非遗上直播,“赵军二胡”云端觅知音

核心提示: 上午9点,位于开发区的“赵军二胡”工作室内,身穿工作围裙的赵军坐在手机前与直播平台的“粉丝”开始互动

o_1eg83lnka64u877lp71ftp1rbfa

赵军在制作琴筒。

o_1eg83m0tc1l3fibvelo1h4tppfg

o_1eg83m0tc18g21njnebs122vbg6e

赵军的朋友潘老师正在快手App直播记者 陈晓玲 摄

本报记者 陈晓玲 通讯员 史楠 丁敏

架起手机支架,开启补光灯,打开客户端……昨日上午9点,位于开发区的“赵军二胡”工作室内,身穿工作围裙的赵军坐在手机前与直播平台的“粉丝”开始互动,展示自己制作的二胡成品,讲解赵氏二胡的制作过程和技艺。

今年55岁的赵军出生于制琴世家,是“赵氏琴坊”第13代传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15岁就跟随父亲赵锁明学习二胡制作技艺,17岁就能独立制琴,深得祖上嫡传制琴要诀,在制琴工艺上不断研究创新,使二胡的制作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赵军也从一个制琴工匠成长为中国二胡协会理事、国际二胡制琴大师,先后在全国二胡制作评比大赛和国际二胡制作大赛中夺冠,并被授予“国际二胡制琴大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称号。

虽在业界已经荣誉满身,但赵军并没有安于现状,他想把这一非遗技艺和文化展示给更多的人,所以,他带着“赵军二胡”以轻快的脚步走上了网络直播平台,为大家揭开赵氏二胡神秘面纱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在线感受悠悠弦音的魅力,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

“以前我只进行现场教学,对直播一窍不通。后来听朋友说现在好多人都在抖音、快手上直播,我听后很心动,所以立即购买了专业的直播设备。现在我们每天上午9点~11点都有直播,有时候我会亲自教学,有时候由我的朋友潘老师负责。”赵军说,为了在“云端”传播更广,吸引更多有兴趣的朋友,他准备了黑板,一个音节一个音节现场教学,并以画图的方式作为辅助,让“粉丝”更好地学习、了解二胡的制作技艺和演奏技巧。

“下面是小叶紫檀二胡32号的试音,我将为大家演奏一曲《战马奔腾》……”赵军直播结束后,负责演奏试音的潘老师对着直播镜头开始激情演奏。直播间内,熙熙攘攘的看客们不停地刷着弹幕,潘老师抱着二胡,面容沉静,手落处音乐像水流一样淌出来。一曲完毕,她一一查看“粉丝”的留言,当看到“粉丝”问及如何判断一把二胡的好坏时,潘老师说:“第一是材料,第二是做工,第三是音质。在这方面,‘赵军二胡’坚持手工制作,是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站在一旁的赵军告诉记者,手工制作二胡是一门复杂的技艺,不仅要自己会拉二胡、会听音色,更要懂木材,会木匠活。二弦一杆的二胡,造型简洁,制作要求却很高,十分讲究。而赵氏制琴有独特的工艺,在选材用料、皮质处理、蒙皮技术等方面,都由经验丰富的手艺人手工完成,均有传承和创新。

“非遗+直播”的新组合,不仅促使“高冷”的古老文化更接地气,火速“出圈”,让更多非遗文化融入年轻人的生活中,同时还能提升直播平台品质,为非遗文化从传播展现到产业盈利搭桥铺路。据了解,“赵军二胡工厂”自2019年年底在快手App首次启动直播,到现在已发布视频200多段,聚集新粉约1.1万,仅“江湖水”“洪湖随想曲”“二泉映月”系列三场直播总计播放量就达15.6万次,观众点赞破万。半年多的新媒体平台尝试,不但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了“赵氏二胡制作技艺”的“出圈”,而且进一步增加了销售额,拓宽了产业链。

“在快手App我们已经有‘粉丝’1.6万,通过直播平台,我结识了很多二胡演奏家和爱好者。”尽管疫情影响了二胡的销售量,但赵军还是比较乐观,“我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充电’,提升技艺。接触直播后,我有机会认识更多喜欢二胡的人,也能让更多人认识赵氏二胡、认识赵军,我也正努力让‘赵军二胡’和二胡传统文化在‘云’上焕发新生机。”

扫描二维码可观看直播视频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