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乡厨,收入不高,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和老人,但他却自掏腰包长期帮扶多位老人——
“希望他们的生活能过得相对好一些”
图为赵冬平为老人送一些生活必需品。记者 李潇 摄
本报记者 李潇 通讯员 王国生
“老吴,这几天咋样?我给你带了点米和油,你先吃着,没有了就给我打电话,我会送过来。”近日,如意慈善公益服务团珥陵分队的赵冬平又来到了吴光明老人的家中,给他带了生活日用品,并帮着他打扫屋子,整理房间。吴光明告诉记者,来丹阳这么多年,生活一直过得捉襟见肘,好在有好心人帮助他,最近四年来,赵冬平更是像他的亲人一样关心着他。
记者了解到,吴光明今年70岁,老家在贵州省大方县,来丹阳已经30多年,一直住在珥陵镇许甲村。因为多年没有回老家,吴光明在贵州的户籍信息已经被注销,导致无法在丹阳落户及办理身份证。
年事已高,加上没有身份证,吴光明没办法工作,生活过得十分艰难,就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最开始我接触到吴光明是2016年,当时他在垃圾堆里捡别人扔掉的食物回去煮着吃,看着很心酸。”赵冬平说,得知吴光明的处境后,他自掏腰包买了一箱方便面和一箱火腿肠,和其他几名志愿者一起前去看望。
到了吴光明家中后,赵冬平惊呆了。房子是早年间村里人的养蚕房,里面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餐桌”是吴光明用从外面捡回来的一块块木板拼制而成的,桌上放了几只旧碗,里面装着剩菜,已经发霉了。此外,家里还堆着很多从外面捡回来的破烂。赵冬平和一些志愿者当即为吴光明整理屋子,打扫卫生。
由于吴光明家中生活必需品缺乏,志愿者们纷纷伸出援手:有人提供桌子、有人提供风扇……在大家的帮助下,吴光明的家总算像样了许多。
而为了能让吴光明吃饱饭,从2016年开始,赵冬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上米和油等生活必需品来到他家中。让赵冬平印象深刻的是,因为舍不得吃,他第一次送去的一箱方便面和一箱火腿肠,吴光明整整吃了一年。
今年3月份,吴光明整整一个月没有见到赵冬平,一方面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赵冬平的痛风发作了。“当时他因为痛风躺在床上一个月不能动,后来稍微好一点了,就立即上门去找老吴了。”赵冬平的一位朋友告诉记者,最近几年,赵冬平长期固定帮扶的老人有四位,很多时候,他都是自掏腰包为老人购买生活必需品,每年还给老人买羽绒服等。
记者了解到,赵冬平家的经济条件其实并不是很宽裕,他是一名乡厨,平时靠操办农村红白喜事的酒席为生,收入并不高。赵冬平的女儿正在上大学,儿子今年也即将升七年级,家中还有老人需要赡养。在这样的生活压力下,为何要花这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帮扶这些老人?
“只是求个心安,我痛风严重的时候,路都走不了,上楼梯都是坐着一阶一阶移动,这个时候我就想,我老了还会有子女照顾,而这些独居的老人该怎么生活?”赵冬平说,和这些老人相处久了,感觉相互间既是朋友,又像亲人一样,隔一段时间不去看看,心里总会挂念,“当然,帮助这些老人的并不只是我一个人或者我们一个团体,珥陵镇民政科也十分关心老吴,相关负责人告诉我,等疫情完全控制后,老吴就有希望回老家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比自己接到活还要开心。”赵冬平说,他会继续关心这些老人,希望他们在大家的帮助下,生活能过得相对好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