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许小连(左)在照顾儿子。记者 李潇 摄
本报记者 李潇 通讯员 王国生
16日上午,珥陵镇护国村的一幢老房子里,头发花白的母亲在为身患残疾的儿子换药,一不小心弄破了伤口,导致一直流血。邻居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喊来乡村医生帮忙包扎。
在这幢老房子里,一对母子相依为命,母亲许小连已经85岁,儿子蒋友海也已51岁。蒋友海5岁那年因不慎掉进了石灰坑,导致双腿和左手残疾,眼睛也受到了严重创伤,看不清东西,被鉴定为一级残疾。从那时起,蒋友海的生活便无法自理,全靠母亲照料,至今已经46年。
由于家境贫寒,蒋友海没有接受过好的治疗,导致双腿畸形无法行走,且经常觉得疼痛不已。四十多年来,蒋友海的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现在还患有糖尿病,母子俩的生活一直处于困境中。
一般情况下,蒋友海每天用药需要花费150元左右,但这个家庭每个月全部的收入便是750元的残疾补助。“正常的生活都很难保证,更不用说买药了。”许小连说,有一次儿子疼痛难忍,但她实在没有钱送儿子去医院治疗,甚至连买止痛药的钱也没有,“那一次,我去请乡村医生来帮儿子治疗,因为没有钱,最后我跪下来感谢他。”
许小连已经年迈,蒋友海身患残疾,加上家庭贫困,母子俩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万善丹阳”App上线后,珥陵镇民政科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把蒋友海的信息在App上发布,希望社会爱心人士能够帮扶这个家庭。
5月下旬,如意慈善公益服务团的爱心人士在App上看到信息后,立即组织志愿者走访。“6月初,我们送去了7000元爱心款,希望能帮助这个家庭解燃眉之急。”如意慈善珥陵分队队长赵冬平说,最近,他经常带着生活日用品去看望蒋友海,询问他有何需求,并尽可能满足。
蒋友海告诉记者,有了这7000元爱心款和爱心人士的帮助,加上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心,现在他和母亲的生活已经有了一定保障,但他对未来依旧感到迷茫,“我的身体状况需要一直用药,且24小时需要人照顾,加上身患糖尿病,不知道以后究竟还需要花多少钱。”
许小连告诉记者,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她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他该怎么办?”许小连说,在她有生之年只要还有能力,尚能照顾儿子,但万一以后她不在了,对于儿子的生活她也就没办法了,希望能有好心人来照顾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