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草
最近,一段“老人乘坐地铁时因无健康码受到工作人员阻拦”的视频在网络热传。大连地铁集团通过官方微信平台进行了回应:地铁工作人员加强管理是对的,但工作方式方法不当,针对特殊人群服务不到位。
与一些老年人看病不会预约挂号和自助缴费、就餐不会扫码点单和手机支付、出门不会线上叫车等引发的新闻一样,事件中老人无健康码出行受阻并不算什么“新鲜事”,但此视频已经传播,再次引发网友热议。这背后,既有人们对老年人如何融入智能生活的关注,也有大家对此类事件的共鸣。因为自己家那个不会熟练“触网”的长辈,很有可能也遇到过同样尴尬、着急又无助的处境。
数据时代,互联网带来的种种便利在点亮许多年轻人生活的同时,也为一些老年人创造出不少“鸿沟”。或因为缺少智能设备、思维方式、操作技能等“硬件”,或因为没有耐心的人可以求助、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在我们看来十分简单的操作,在他们眼里却是“难于上青天”。于是有些网友感慨:当许多年轻人已提前迈入“5G时代”了,还有很多老人仿佛还停留在“无G时代”。
在科技的助力下,社会快速发展是大趋势。如果时代列车的前行,必须要抛下跟不上节奏的老年人,那这样的发展必然是缺乏质量和温度的。我们没有办法让整个社会停滞不前或“临时停车”,但绝对有办法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他们同样能够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红利。
那么,该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生活?这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发力。比如已经有图书馆和社区为老人开设智能手机使用课堂,有不少公益组织致力于帮助老年人掌握、使用当下必备的互联网科技或产品,还有不少地方推出打印版健康码化解老年人出行难题等等。这些都是精细化社会管理过程中,非常积极有益的探索。
技术层面,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行业也应在注重为年轻群体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多考虑老年人操作的便利性。毕竟,科技感与温度能否并存、如何兼容,决定权还是在人手里。比如在开发、改进和完善功能的过程中,提供可放大字体、语音提示、视频讲解的操作指南,开发功能简洁、易于老年人操作的APP、小程序等。
当然,在不断有“外力”助推的形势下,老年人也要主动“触网”。年近90、走红B站的敏慈奶奶,短视频平台达人“钢琴爷爷”杨诉等许多“人老心不老”的长辈们就用实际行动,给出了非常有示范意义的“正面教材”。他们努力在互联网大潮中乘风破浪的同时,“活到老学到老”的良好状态、充满正能量的强大心态也值得年轻人学习。
老话说得好,“办法总比困难多”。智能时代,老年人面临的挑战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无解”。衡量社会进步与文明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兼顾弱势群体的需求。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横亘在一些老年人面前的“数字鸿沟”将会逐渐缩小,能够与我们共同分享互联网便利生活的长辈们将会越来越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