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竹生
有一个在为学习犯难的孩子,背后就有N个在着急的家长。
不听话着急,不学习着急,不补习着急,不拔尖着急,心急火燎,急火攻心。
孩子在学习的起跑线上既追又赶,家长在孩子的边上连拽带推,孩子学业负担重,家长焦虑心事重。
教育在发展,家长在助推,教育改变最大的好像不是学生而是家长,家长好像已经大踏步走在了教育的前头。
先旁证:
有一句很流行的网络用语:“我爱学习,学习使妈妈快乐,妈妈快乐,全家快乐。”激情,激动,激昂的妈妈一抓一大把。
后援引:
学校家长委员会成为社会“一级组织”,分布广泛,组织严密。在城市,在基础教育阶段各年级几乎全覆盖。从章程制度到组织分工已经建章立制,各司其职,而且高度自治。活动积极,高效运作。家委会中发动者一声令下,家长闻风而动,只要是为了孩子们的学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家委会中的能干者确实能干,组织活动,安排议程,干净利落,滴水不漏。家委会里的妈妈圈比往年转呼啦圈的还多得多。
家长微信圈成为一个隐秘而活跃的信息群,整合了路边社新闻发布的功能。家长微信圈成为有关学生情况的交流圈,有关信息的发布圈,有关教师和学校的评议圈。消息特别灵通,发布特别及时,但凡到了考试期间、升学期间、选择更高一级学校期间,就如同进入太阳耀斑爆发期一样,特别活跃,打破了白天黑夜的界限。至于消息是否可靠,评议是否公允,只有家长知道,教师和学校并不完全知道。
典型案例:某校某年级某次考试结束,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的汇总统计Excel表被家长截获,并在家长圈中发布。每一门学科的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低分人数、低分率、平均分、年级排名赫然在目。表单下面就是家长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也有个别家长,措辞激烈,态度坚决:换班!
极其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家长微信圈的一页评议,窥一斑而可略见全貌,我大为震惊!一个一对N+和N+对一的现象公式在我脑海里浮现。
一个教师教四五十个学生,这四五十个学生后面就有四五十个爸爸+四五十个妈妈。家长的眼睛在盯好你看,嘴巴在对着你说。当然说什么完全取决于你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成绩。家长拿同年级相比,拿本学校和外学校相比,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有了比较就有喜怒哀乐,比得不高兴就会发怒、发火、发飙,就会发出如南京某中学家长齐声高喊的“……下课,……下课”般的怒吼。教师和学校在明处并无所知,或者知之不动,家长及家长群在背后群策群力,蠢蠢跃动。有行动就有发现,有发现就有议论,有议论就有舆情,有舆情就有围攻,有围攻就有沦陷,有沦陷就有教师和学校的战战兢兢惶恐不安。
许多家长成为教育觉醒的先醒者。后知后觉,大彻大悟。上升发展到特别关心教育发展的形势,尤其关注招生的政策,考试的方法,加分的门道,特别是学校的行情及班主任的教学管理情况,了如指掌,一清二楚。
许多家长成为教育行动的先行者。代替孩子报名抢跑道,音体美特长要练,数理化学科要补,一对一要上。从学前就开始补拼音,从小学就开始补英语,上学不止,补习不止。孩子不是在补习班就是在补习班的路上。
家长关心教育,重视孩子的学习,精神可嘉,用心良苦,但是需要注意和提醒的是,急躁不得,要冷静理智,不要见风唤雨。教育是静待花开的百年树人,不是立竿见影的魔术戏法,不是揠苗助长的不得其法。拼命不得,要量力而行。可以拼孩子的体力智力,拼家长的经济和人脉,不要拼命。裹挟不得,要守土有责,不要挖土围挡。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孩子,不要越俎代庖教师,在教师背后指指戳戳,甚至跑到教师面前指手画脚,更不要出现诸如南京某中学门口出现的那种情形,组织某种行动,形成某种影响,产生某种压力,让教师和学校左右为难。教育被情绪裹挟,真不知如何是好。
术业有专攻,工作有分工。孩子学习教育主要交给教师和学校,家长多配合,多弥补,主要是做好孩子的榜样,生活的后勤,心灵的港湾。如此这般,各得其所,这是正道良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