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竹生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所以山上树木多了,满眼绿色多了。有进步,还不够,山青了,水绿了吗?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看到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再现了吗?绿如蓝的江水里鱼多鱼肥鱼欢鱼跃了吗?所以还得加一句:“留得绿水在,不怕没鱼吃。”想到从现在开始历时十年,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禁江封江保护长江鱼类资源,再加一句:“留得江鱼在,不怕没江鲜”。
江鱼之多,从“过江之鲫”一词可见一斑,实在是多得不得了。
都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其实长江也是鱼类的母亲河生命河。在我还没有到过长江边上之前,从文学文艺作品中,我对长江之长、长江之水、长江之鱼已经有了长长的概念。记忆深刻的是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王丽堂扬州评话中宋江琵琶亭吃鲥鱼,《水浒传》里“浪里白条”张顺在江州开了个鱼行,专销浔阳江江鲜,这是我最早了解到的长江水域的鱼类。长江鱼大约350种,淡水鱼的总数远超我国的其它水系。还有10种过河口的洄游性鱼类,16种在河口生活的咸淡水鱼类。主要的鱼种有中华鲟、银鱼、鲥鱼、鮰鱼。中华鲟是长江最大的鱼,有长江鱼王的美称。
江鱼之鲜,从“长江三鲜”一词可见一斑,实在是鲜得不得了。
靠山吃山珍,靠海吃海味,靠江吃江鲜。在长江下游水域中出产的三种肉质鲜美的鱼类——河豚、鲥鱼和刀鱼被称为“长江三鲜”,是长江美味江鲜的三个代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肉质洁白如玉,吃起来入口即化,堪称人间美味。一句“拼死吃河豚”说出了野生河豚的剧毒味美。鲥鱼有鱼的美味,亦有肉的质感,嫩而鲜,肥而美,吃到嘴里滑溜细腻,肥腴醇厚,馨香扑鼻,为一般鱼类所不及。刀鱼的鲜味闻名天下,“宁去累死宅,不弃鮆鱼额”就是说宁可舍弃老祖宗留下的宅子也不肯放弃刀鱼头的鲜美,人们对刀鱼的极爱可见一斑了。
江鱼之虞,从“竭泽而渔”一词可以一斑,实在是糟得不得了。
江鲜味美,食客如云。更重要的是恰逢市场经济大开放大开发,江鲜里蕴藏的商机被全面挖掘,沿江城市城镇江鲜生意红火,江鲜招牌招摇,江鲜饭馆林立,江鲜一桌菜、江鲜一条街热闹。当无数双眼睛盯着长江鱼,无数张大大小小的渔网撒向江中鱼,国宝级的中华鲟也成不了漏网之鱼而成了油锅之鱼;当无数双筷子伸向盘中之鱼,再多的长江之鱼也是朝不保夕奄奄一息。不要说野生鲥鱼早已灭绝,野生河豚绝少,野生刀鱼极少,白鳍豚已经功能性灭绝,中华鲟几十年没有被发现在自然环境繁殖,江豚极危。
江鱼之幸,从“十年禁渔”一词可以一斑,实在是严得不得了。
长江鱼类急剧衰减,亟待保护。在过去数十年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长江水生物种全面衰退,多物种濒临灭绝,最终形成“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切实做好长江流域禁捕有关工作的通知》,对于长江“十年禁渔”,我省积极响应,明确规定今年12月15日前退捕渔船全部封存管理、分类处置,应退尽退、不漏一船,明年元旦之前实现清船、清网、清江、清湖“四清”。禁渔力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江鱼之生,从“不捕不食”一转可以见效,实在是不转不得了。
让长江之鱼无性命之忧,防止长江水污染,减少水利设施影响长江生态,减少船舶航行危及鱼类安全。清江净江,让长江鱼有生存空间,这是根本前提;封江不捕,这是根本保证。“电、毒、炸”等手段恶劣的违法捕鱼行为直接导致电捕区域水生生物死亡,侥幸逃脱的鱼类生理功能遭受不同程度损伤,造成鱼类资源逐渐衰竭甚至灭绝。“绝户网”则使长江鱼断子绝孙,长江整体水域“荒漠化”“真空化”。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封江还要闭市,闭市还要闭嘴,不买卖不吃长江鱼类,这才是最终保证。
守江有责,我市沿江丹北镇、界牌镇13.88公里江堤,筑起了一道长江禁渔防线。不要再打长江鱼的主意,禁捕、禁卖、禁吃、禁招徕,封船、封网、收缴鱼竿,让长江鱼退出交易买卖市场,让江鲜二字从菜单餐馆招牌中消失,像禁野味那样禁江鲜。留得江鱼在,不怕没江鲜。十年之后再回味美味江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