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从娃娃抓起

核心提示: “劳动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有点累,但是我觉得很光荣,所以我还是坚持了。”在丹阳市云阳幼儿园的厨房,孩子们边择豇豆边这样说着,还唱着劳动最光荣的歌谣。

本报记者 唐菀滢 通讯员 王红花

“劳动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有点累,但是我觉得很光荣,所以我还是坚持了。”在丹阳市云阳幼儿园的厨房,孩子们边择豇豆边这样说着,还唱着劳动最光荣的歌谣。

儿童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从小就要树立劳动光荣观念。云阳幼儿园坚持从小弘扬中国传统礼仪教育观,将培养劳动习惯作为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收到显著的效果。

幼儿园向家长推出“自主成长,快乐打卡”家务劳动家庭打卡制,推荐3~6岁年龄段幼儿家务劳动清单列表,由家长和儿童共同制定劳动清单,设计连续21天劳动打卡记录表,每天进行劳动打卡。这一活动推出后得到了家长的积极响应,纷纷在班级群里分享孩子参与劳动的照片和视频,有的洗碗、有的拖地、有的整理衣服、有的扫地、有的参加田园劳动。为了鼓励儿童坚持每天劳动打卡,班级里每周进行“小劳模”评选,由儿童自主推荐。同时,幼儿园也将创设机会让儿童进行整理、种植、劳动等活动。因为有了同伴的榜样影响,孩子们的劳动热情高涨,劳动成了孩子的自觉行为和快乐来源,劳动打卡成了孩子最开心的事情。

在对劳动清单打卡活动的家长调查反馈数据显示,小中大年龄参与劳动打卡的达到了95%,其中参与整理、打扫项目的每日打卡占比83%,参与洗刷劳动的占比70%,种植和采摘的有45%以上,孩子们的打卡项目有广度,也有持续性。97%的家长们认为,该项活动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增强了劳动实践能力,并且能从中锻炼身体和意志品质。有家长在反馈意见中说:“推出这一活动以后,孩子们争着打卡,自理习惯更强了,主动劳动打卡,有了争当小劳模的荣誉感,再也不用为哄吃饭、穿衣、整理而发愁了。”还有家长说:“生活即教育,让孩子从小劳动,就是做中学,要抓住生活点滴丰富幼儿生活,和幼儿一起锄地、挖坑、填土、浇水、拔草、间苗、施肥等,观察等,期间也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家长们的及时反馈和对孩子的肯定,也促进了孩子坚持性的培养。

劳动活动中儿童是在生活中学习,是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的体现,教育是渗进血液、透入灵魂的,一定要从小就抓,从幼儿园就抓。少年儿童不可能像大人那样为社会做很多事,但可以从小做起。从小做起,就是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