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黄春年率队督导高新区“大起底”工作。记者 云莹 通讯员 云宣 摄
为跑出加速度、夺取“双胜利”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高新区在“大起底”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本报讯(记者 云莹 通讯员 云宣)5月下旬,我市发出了安全生产“大起底”暨违法违规小化工专项整治的冲锋号,要求全市以村(片、社区)为单位,利用3个月的时间对辖区所有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全覆盖、起底式篦查,取缔一批小散乱企业,关停一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违规企业,整治一批突出隐患问题,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彻底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确保形势平稳可控。如今“大起底”工作开展已有1个多月,高新区排查整治有序进展,安全生产的稳定局面进一步夯实。
680人39个工作组,1个月时间完成第一轮摸排
5月28日下午,高新区召开动员大会,下发《丹阳高新区安全生产“大起底”排查整治方案》,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九个工作组,明确职责、强化分工和协调,切实抓好此次的大起底各项工作的开展。各村、社区成立了以村社区书记为组长、以自然村为单位、以各网格为依托的专项工作组,确保层层压实责任。同时,由高新区与村(社区)签订责任书,村(社区)与网格签订责任书,定期上报工作进展,进一步压实村(社区)、网格长责任。
高新区此次排查由全体机关干部和市级机关下派人员680人组成,以村和社区为单位,共分为39个工作组,由各村和社区分工蹲点领导负责牵头组织落实,集中利用1个月的时间,对辖区内的所有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全覆盖、起底式的摸排。
突出重点领域,边排查边整治
截至目前,高新区共计排查5612家经营场所,分别为企业407家、餐饮用气场所695家、商场超市575家、住宿场所112家、其他场所3823家。
企业摸排方面,共摸排规模以上企业44家、一般企业70家、小作坊(小窝点)293家,发现未按规定纳入2017年“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名单、漏查漏报的化工企业2家;涉及危化品使用企业71家;非化工企业擅自改变生产经营范围,违法违规从事生产、储存化工产品企业11家,全部是以挂靠、租赁和“厂中厂”等方式存在;发现利用地处乡村、偏僻地区、废弃养殖场涉及化工生产的小作坊、黑窝点化工企业4家。目前,已关停25家,停产整顿21家,限期整改5家,加强监管356家。
餐饮摸排方面,高新区对辖区餐饮场所进行了拉网式检查,目前已摸排的695家餐饮企业,签供气协议的有490家,建档的有587户。下一步,将严格执行月度上门检查制度,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在第一轮摸排的基础上,高新区提前突出专项分批整治,以最坚决的态度整治重点领域。第一批次,针对22家皮鞋企业(13家生产型企业,9家加工点)实行一企一册,一户一表。目前,13家生产型皮鞋企业已全部停业整顿,并对排查出的43项安全隐患及时自改,待整改完成后,以“回头看”的形式逐一销号。第二批次,对面上掌握的12家非法小化工储存、制造企业和非法加工点全面开展联合整治,关停8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违法违规企业,4家正在处置之中。
以“大起底”为契机,推动产业集聚和行业整合
下一步,高新区将以安全生产“大起底”排查整治为契机,抓好隐患排查、源头防范、重拳整治、转型升级等关键环节,做到排查全面、底数清楚、台帐健全、上报及时、处置到位,进一步提升高新区本质安全水平。
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安全生产“大起底”排查进展已经过半,高新区将紧盯时间节点,紧扣目标任务,深入排查隐患,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建立“一企一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不漏一家企业、不留一处盲区、不放过一个死角。
针对小散乱污,高新区将进一步压实村、社区责任,要求各村、社区切实守好第一道关口,规范集体资产产权交易,坚决把小散乱污挡在门外,同时,加大日常巡检力度,对乡村街道、背井小巷的小散乱污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整治,彻底改变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小作坊式生产现象。
针对“大起底”行动第一轮排查情况,高新区将直面排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不遮不掩,分类梳理,严格推进整改,实行销号管理。对责令限期整改的企业逐一“过堂”,把每一个角落、每一处隐患都重新梳理一遍,确保隐患整改到位,形成闭环。对于整改不及时甚至拒不整改的企业,联合执法组将采取停电停产、立案处罚等措施,倒逼企业完成隐患整改。
“此次安全生产‘大起底’排查整治行动对高新区提升村级产业园质态来说也是一次契机,通过对小散乱污的整治和清理,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企业,为优质企业和项目腾出发展空间,同时,通过倒逼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和行业整合。”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将紧紧抓牢安全稳定的主线,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为跑出加速度、夺取“双胜利”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