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造就多业态便利店衍生新需求

核心提示: 刚发布不久的《2019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单显示,便利店发展强劲。

图为市民在便利店消费现场。记者 溢真 摄

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朱彤)刚发布不久的《2019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单显示,便利店发展强劲。根据数据,便利店的销售增幅是各业中最高的,为16.5%,远超专业店、超市、百货店。曾经在大型超市等零售业态身边举步维艰的小便利店,如今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商业组成部分。便利店赚的虽然是小钱,用行业人士的话说是“弯腰捡钢镚的幸福”,但它解决的是民生问题。那么,作为缩小版超市的便利店为何会成为零售业亮点?

便利店去年表现突出

今年6月发布的《2019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单显示,2019年,便利店销售增幅为16.5%,专业店、超市、百货店分别为10.4%、4.0%、0.7%;便利店门店增幅为7.8%,超市、百货、专业店分别为7.7%、2.4%、1.5%。

曾经,便利店在丹阳一度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彼时还有一些便利店在竞争中折戟。但近年来,在丹阳,一批便利店却持续保持着不错的发展,形成了特色便利店不断涌现的格局。从百度地图上看,目前丹阳范围内已有便利店近百家。在地段上,各家择址也各有侧重。有的便利店紧邻小区,有的主攻沿街商铺地段,还有的在高档住宅区及学校附近。

“便利店由于面积小,成本压力会小些。同时,由于便利店网点密集、贴近社区、中心商务区、交通枢纽等客流密集区的先天特性,从即时性、便利性、体验性、服务性四个方面来讲,便利店跟其他零售实体店比起来确实优势巨大。”开发区一家便利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特色的鲜食成主要盈利点

无论是包子还是饭团,咖啡还是饮料,主打健康概念的即食产品已开始大举进入各大便利店,承包了很多人的便餐。据了解,鲜食往往是便利店经营的核心,一般能贡献便利店毛利额的30%~50%左右,是支撑便利店提升客单价、支付租金、装修成本、人工等成本的基础,也是便利店获客、打造招牌、建立消费黏性的重要手段。部分便利店的数据显示,60%至70%的进店消费者会购买鲜食,而包子、饭团、便当类产品在单店销售中的占比已经达到50%。

在鲜食普及的同时,如何做出品牌特色又打开新的赛道,每一家的主攻品种并不相同。上周五早上8点多,在开发区东方路上的一家便利店内,三四位附近的上班族正在买便餐。这家便利店入门最显眼处就是好几个大大小小的食品多功能柜。旁边一个现煮柜里陈列着还在冒着热气的关东煮,旁边的烤箱里还有各种口味的烤肠。据该店的店长称,鲜食是店里人气最高的商品,店里的便餐以品种多为特色,一天的营业额可以做到日均600多元。另外,烧烤是这家便利店最大的特色。在这家店附近的另一家便利店内,10多元的便当也是这家便利店的畅销商品,冷柜里的便当品种有三四个。

便利的同时售卖生活方式

提起便利店,你会想到什么?相信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会是深夜食堂般的画面,长时间营业的便利店俨然成为城市的温情灯塔,如同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早餐摊一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便利是便利店逆势扩张的最大优势。除此之外,便利店也在售卖“新的生活方式”。

十年前,提起便利店,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在大城市比较贵的小店”。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拉动了现代化便利店的快速发展。小小便利店,引入了更多专业化和年轻化的服务。同时,小城市人群的生活需求也在不断演化。看似安静守在路边一隅的便利店,在摸准顾客喜好这件事上也在不断探索。很多便利店通过数据分析对商品结构不断调整,从而便利性大大提升;通过采取会员制增加消费者黏性,便于精准营销的展开,都是增加顾客到店频次的策略。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