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路,跑出丹阳教育“加速度”
——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文华
本报记者 符云莹 通讯员 袁军辉
近期,我市各教育集团陆续启动运行。按照规划,全市初中、小学、幼儿园共建立18个教育集团。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与扩增为目标,各教育集团将打破校际壁垒,实现集团内学校的资源共享、质量共优、发展共赢。对集团化办学从规划走向实践,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文华充满期待,“这是丹阳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探索,通过集团化办学,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将更加有力。”
从一线教师到教育局局长,张文华深知丹阳教育的优势与痛点。“如何重振丹阳教育一马当先的雄风?如何破解动力不足的困局?如何回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呼声?”张文华这样问自己,也这样问教育局领导班子。这是责任之问、使命之问。最终,他在改革中找到了答案。
谋划于2018年,落子在2019年,我市教育系统“县管校聘”、绩效管理等改革相继推开,焕发了教育高质量发展活力。
定编核岗、适岗竞聘、有序流动,“县管校聘”优化了师资结构,激发了队伍动能,教师资源配置上区域、学科失衡问题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动力不足现象明显好转。丹阳教育“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成为全省样板,不仅受邀在省教育厅人事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还吸引了宿迁、淮阴、启东、盱眙、句容、扬中等地的人社、教育行政部门前来学习取经。
作为“县管校聘”的后半篇文章,绩效改革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也在教育人的努力下,强力推进,逐步完善。“我们出台教师工作量核定和量化考核指导意见,对相关问题明确标准、作出硬性规定。”张文华说。执行“硬杠子”、体现“导向性”的激励机制和“优绩优酬”分配制度,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激发出学校的办学活力。
改革推进过程中,张文华经常抽时间到基层学校转一转,了解学校的落实情况,听一听校长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为下一步的改革探探路子。他明显感到,“县管校聘”和绩效管理改革实施后,主动要求流动的教师多了,申请当班主任的教师多了,坚持满工作量的教师多了,教师队伍整体精气神发生了质的变化。有这样的基础和氛围,全面推进教育集团办学可以说是顺势而为,更是水到渠成。“丹阳教育不仅需要一个个精致的‘盆景’,更需要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张文华介绍,针对城乡、校际差异,我市在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段,分别选取6所优质学校领衔,组建以文化建设、教师研训、教学研讨等为纽带的“联盟式”教育集团,让名校与新校结对、强校帮扶弱校、城乡学校联动。教育局给予每个教育集团以行政、智力以及经费支持,建立“捆绑式、发展性”督导评价体系,实现集团学校整体提升,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
与此同时,着眼于专家治校、教育家办学的战略目标,我市今年还将试点校长职级制改革。通过构建校长职级体系,探索“去行政化”路径,建立“岗位薪酬相随、级别能上能下、待遇有高有低”的评价激励机制,引导校长专注于学校管理和教学研究,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此外,为积蓄后劲、积聚人才、积淀优势,实现丹阳教育从高原到高峰的跨越和突破,市教育系统“三领”工程于前不久正式启动。“教海领航”“学科领军”“学校领雁”三大培育工程奏响了全面提升队伍素质的号角,依托“凤凰智库”、省教研室、省教科所搭建的平台,全市200多位教育人拜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学者为师,必将汇聚我市教育发展的更大能量。
改革,是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奔跑的过程。如今,我市教育系统已经呈现出昂扬向上的态势,但在张文华看来,教育改革依然任重道远。“教育一肩挑着孩子的现在,一肩挑着祖国的未来。办好让老百姓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张文华说,丹阳教育将以“领跑镇江,争先苏南”为目标,不断改革创新、奔跑赶超,以坚如磐石的定力,跑出丹阳教育“加速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