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磊
图为阳光建家庭农场的秧田自动喷淋系统。记者姚磊摄
正值“三夏”大忙时节,各地农民正忙着管理秧苗、修整水田。6月8日上午,记者刚走进位于珥陵镇大施村外岸自然村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阳光建家庭农场”的粮食种植基地,6亩见方的秧田顿时齐整整地映入眼帘,约20厘米高的秧苗长得碧绿欲滴,田间数十个喷淋装置正不间断地进行喷水作业,在阳光下溅起腾腾雾气。
“这是今年5月10日新建成的水稻秧田自动化喷淋系统,总投资1万余元,共装配了54个喷头,能进行360°无死角喷洒作业。”见到记者前来,正在秧田中查看秧苗长势的农场主史建国侃侃而谈,“你看这些喷头,虽然其貌不扬,但是高度和喷洒距离都是可调的,单是这一个喷头的价格就达到了60元。而且我还将整个喷淋系统接入了农场原有的物联网监控系统,能开展24小时监控,可根据苗情、温度、湿度调节喷淋时间,让我的农场向现代化生产迈进了一大步。”
史建国告诉记者,每年他都会参加由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各种培训和观摩活动,一方面能够增长粮食种植方面的新知识,另一方面也能拓展视野。之前在珥陵镇中仙村明鹏家庭农场观摩时,他便见到了这个秧田自动化喷淋系统。
“明鹏家庭农场的粮食种植面积达上千亩,单靠人工操作费时又费力,这个喷淋系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明鹏家庭农场主唐黎明在下秧后的管理难问题。”史建国说,传统秧田在播后管理过程中,往往需要用水泵打水保持平沟,让秧板湿润,但是会有一个比较难以控制的问题:水放多了容易积水,遇到高温高湿天气容易焖种;水放少了又容易干涸,高温烈日下易死苗。“况且秧田并不是100%绝对水平,放水时就会有秧苗对水分的吸收不一致,所以出苗的时候往往不太整齐,严重时就会影响移栽。但是有了这个自动化喷淋系统就彻底不一样了。”史建国解释说,在等距离安装完喷头后,再通过360°无死角喷淋,就能保证每一株秧苗都能吸收到均衡的水分,出苗自然整齐划一,很是好看。
“而且,在将自动化喷淋系统接入农场原有的物联网监控系统后,喷淋开启时间、时长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动控制。”史建国接着介绍说,最近几天最高气温达到了30℃以上,这套装置每天都会自动开启十多次,每次喷洒时间约30分钟,管理人员通过监控显示屏,还能看到秧田内秧苗的生长情况,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谈到农业新技术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史建国笑得合不拢嘴,他说:“现在种粮全程机械化,需要的工人少,很省心,特别适合家庭农场自己经营和打理,即使种植面积多了,产量也不会下降。”对于阳光建家庭农场接下来的发展,史建国心里早已有了打算,“明年我准备建鸭舍和围栏,利用现成的物联网监控系统,开展50亩面积的稻鸭综合种养试点,为农场在绿色稻米方向上的发展助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