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人居环境整治第一阶段工作顺利收官

核心提示: 截至目前,开发区人居环境整治第一阶段工作已经完成,305个自然村均通过市级验收

305个自然村均通过市级验收

开发区党工委领导现场观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本报讯(记者 蒋玉 通讯员 李溶)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好乡村,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以来,开发区多措并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质量。截至目前,开发区人居环境整治第一阶段工作已经完成,305个自然村均通过市级验收,全区共拆除破旧房屋1307间,清理河塘480个,修复垃圾房534座,改造旱公厕59个,拆除私搭乱建8915处。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整治工作责任。开发区党工委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为组长,各工位领导和职能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开发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为扎实推进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创新实施双考核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村、社区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同时,成立了综合组、验收组、纪工委3个督察组,各村、社区迅速成立了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班子,结合本村、社区实际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到组、责任到人的全覆盖式工作格局。

创新工作举措,整治工作亮点频现。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堡垒作用,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参加3~5天的义务劳动,共计达3650人次。其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党员示范户活动,授牌党员家庭星级户2952块,并且做到每个党员联系群众户3家以上,通过结对子共同遵守“门前五包”,并签订“门前五包”承诺书,共计15600份;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主体参与作用和乡贤带动作用,各村(社区)相继开展了组织发动群众进行捐资筹劳活动,实行共建共享农村人居环境,授予星级美丽家庭户3060块,群众筹劳达3600人次,积极鼓励乡贤参加家乡环境建设,共收到乡贤捐资80多万元。二是坚持以点带面,针对开发区自然村整治量多面广的特点,有计划地开展示范村整治,组织党员群众到示范村开展现场观摩和对比,让党员群众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掌握标准,向“要我整”到“我要整”转变。三是坚持攻破难点,针对破旧房屋多、拾荒点多、交通干道多等特点,各村(社区)下了苦功夫,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其中,大贡村、荆林村由于历史原因,拾荒点较多较大,通过采取人性化和积极有效的措施已清理完毕,使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得到较大的改善,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镇北村、镇南村、马陵村、联观村由于地处312国道和通港路交通沿线,在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下主动作为,彻底清理了公路两侧乱堆乱放、私搭乱建现象,取得一定的成效。四是坚持标准不降低,为了使整治工作不流于形式,切实改善农村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开发区组织各村(社区)主管人居环境整治领导赴浙江、溧阳考察,使大家开拓了视野,认识到了差距,学习了先进的做法,在整治过程中抓住要点,注重细节,解决难点,因地制宜,取得了实效,取得了市级验收一次性通过。

深入宣传发动,营造浓厚工作氛围。为顺利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发区宣传部门通过微信公众号和丹阳日报进行了大量宣传报道,制作向村民发放倡议书18302份,开通259个自然村的广播进行宣传;开发区纪委督查组对各村(社区)整治工作的推进速度和质量开展常态化督查,有力促进了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确保速度和质量达到要求。

下阶段,开发区将进一步加强长效管护,制定好长效管理措施,让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制定村规民约;积极开展文明户评比活动,推行“门前五包”制度,每月由村、社区组织群众代表共同参与评选,让群众自己评判自己,做到公平、公开、互相监督,让群众做到共管共享;高标准完成5个宜居村庄建设任务,因地制宜做出特色,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抓细抓实抓落地;落实厕所革命要求,有序推进1696户改厕任务,并计划于9月底完成全区改厕工作;着力实施15个自然村污水管网改造工程,优化村(居)民居住环境,提升获得感。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