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教乐研 静待花开
——记“镇江市教学骨干”贺红瑜
本报记者 张吴 通讯员 黄正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镇江市教学骨干教师贺红瑜扎根小学低年级教育教学岗位,挥洒教育热情已整整25年——她始终追寻“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始终秉持“对教育的敬畏之心”。在平凡中坚守,在砥砺中前行,加上和风细雨般的亲和力、真挚诚恳的爱心,让贺红瑜在学校赢得了家长的信任与学生的喜爱。
播下爱的种子
作为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老班主任,贺红瑜深知,最重要是要帮助一年级孩子迈好进入小学第一步。首先,她为班集体想了琅琅上口、干脆有力的口号,有空就带着孩子们一起喊:“我爱集体,集体爱我”。其次,她将学生的养成教育融入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和故事中,在低年级开展诸如“妈妈辛苦了,我为妈妈捶捶背”“春天,我来了!”“茶淡飘香”“今天我是班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家长们都说:“上了小学后,我们家孩子成长了,也自信了,更懂得感恩了!”
“‘集体效应’对一年级的学生最管用。”贺红瑜笑眯眯回忆,那天一大早,她走进教室,发现孩子们竟然没有早读,怎么回事?他们正围聚在“调皮鬼”小宇座位那儿,热烈地讨论着什么。原来,小宇今天带来了一个小乌龟蛋,他们正在议论这个蛋壳薄不薄,要怎样孵蛋,多少天乌龟能出壳……贺红瑜见状,灵机一动,借机在班上开展一次“护蛋行动”。在那一周里,班上的皮猴儿们小心翼翼地护着他们的蛋宝宝,走路小心了,说话、做事也文明起来,还互相提醒着,生怕稍有不慎就会“蛋破心伤”,“那可爱的样子特逗人。”贺红瑜笑着说。一周后,周五班队课上,孩子们举着他们完好的“蛋宝宝”喜不自禁,纷纷发表护蛋感言。有的说:“活动中学会了课间不追逐不奔跑、不再在地上打滚了”,有的说:“知道了在活动中要守秩序,讲文明,讲谦让”,还有的说懂得了“做好一件事是不容易的,要做到细心、耐心和恒心”,更有孩子体会到了爷爷、奶奶、父母、老师对他们的细致照顾、真心关爱,学会了感恩,讲着讲着孩子们眼睛都红了……教育,就在贺红瑜“春雨润物”般的活动中催生出了能量,播下了爱的种子。
体验爱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是创造活动的源头;课,是教育信念萌发的园地。”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亦是师生爱与智慧产生碰撞、共同体验知识魅力、感受成长成才幸福的舞台。贺红瑜的课堂妙趣横生、张弛有度、其乐融融。
听!这一天,教室里传出了一片“呱呱呱”声。原来,贺红瑜正带领孩子们在上《青蛙写诗》这篇课文呢!大家学着小青蛙写了一首诗:“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声一片,大家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仅知道了朗读停顿的作用,还学会了不同标点、符号的使用,体验到了中国汉字、语言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热爱语文的情感油然而生。
等待爱的花期
一个班集体里,有来自五十多个家庭呈现五十多种个性、风格的孩子,有的孩子天资聪慧,有的孩子善解人意,当然,也少不了脾气倔强、“油盐不进”的孩子。贺红瑜明白:教育是一门“慢艺术”,是需要守望的。很多时候,需要“老师的智慧——换一种角度”。
有一年,班上新转进一位患有轻微多动症的学生。孩子的“症状”就是,没法安静上完一节课,学习成绩非常不理想,被前面学校劝退转了学。孩子来到班上几天,贺红瑜观察下来,确实和其他孩子在行为上有所不同,主要对事情有强迫症,且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孩子父亲呢,每天起早摸黑踩着三轮车穿街走巷,几乎顾不上家庭教育。怎么办!贺红瑜首先找来孩子父亲谈了话,恳请家长“每天再忙,晚上务必抽出时间,陪孩子说说话”。在学校,贺红瑜经常有意识地将他拉到活动中、群体中,邀请班干部、伙伴们照顾他,经常陪他一起玩耍,使他找到归属感。孩子写字慢,课上的任务放学也完成不了,贺红瑜就陪着,一行一行陪他写,直到孩子父亲来接……一学期下来,这名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期末考试也取得了“优秀”。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不过,花期不同。”贺红瑜记得有位诗人这样说过: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收获的定时甜蜜;如果你种下的是自己的一颗心收获的一定是一轮火红的太阳。贺红瑜说,这25年,无论她带哪个班级,带哪些学生,她始终如一,不忘初心,呵护、等待花儿们的绽放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