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须俊 实习记者 周洁
迈村村环境整治现场。
记者 须俊 实习记者 周洁 摄
沟塘内的垃圾漂浮物不见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改善了,门前五包责任制建起来了……初夏时节,走进高新区迈村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整洁有序、闲适安逸的乡村生活风貌扑面而来。
迈村村地处高新区腹地,也是丹金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区域。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该村大部分村民已经搬进迈村新城,目前还有卜家庙、迈村2个自然村,共有村民213户,其中有党员38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以来,该村成立专门班子,从人力财力提供保障,将整治目标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村党委书记王金和表示,迈村村围绕河塘清理、房前屋后整治、周边环境改善和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等统筹推进,并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和乡风文明建设,要求每个分工村干部当好“讲师”,引导群众提高环境卫生意识,营造“讲文明、有道德、爱卫生”的良好氛围,实现从清脏治乱向洁美家园的转变。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离不开广大村民的参与和配合。在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中,迈村村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组织党员和志愿者30余人,利用平时休息时间,共同参与整治工作,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有力地推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维护工作。“我们组织了五名乐于奉献、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的老党员进行巡岗督查。”村委会副主任邓燕华告诉记者,通过凝聚群众智慧,营造了良好的整治氛围,不但引领村庄环境整治行动从“要我搞”变为“我要搞”,而且实现了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迈进。
迈村村70多岁的老党员陈留保在督查中发现,家门口的二级沟里倒了一棵柳树,为了不影响村容村貌,他立马将树锯掉,同时还带头把自家门前的木材等杂物堆放整齐,其他村民在他的带动下,也主动加入到自家房前屋后的整治行动中。
村庄人居环境整治重在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为避免农村环境整治“清后面貌新,过后又变旧模样”,迈村村建立了门前五包责任制,详定管护范围、管护标准、管护责任等,压实村组人员和党员标兵户保洁责任,同时引导村民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做到垃圾不乱扔,杂物不乱堆,由一时清向保持长效清洁转变。
随着迈村村在这场整治行动中变得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