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英 朱明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母亲没有什么文化,对这句话闻所未闻,但她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做善人、行善事。
母亲和父亲结婚后一直和大伯一家挤在两间草房里,这一挤,就是十三年。大伯家有五个子女,加上我和弟弟,缺衣少粮成了生活的常态。大伯是“甩手掌柜”,伯母也是除了看报、闲聊,家务活一概不问,母亲忙完地里活,还要操劳家务事。那个年代,北方人习惯自己做棉衣、棉鞋,一到冬天,母亲都会整宿整宿地做针线活,由于人多,做的棉衣摞起来有一人多高。每每提到此事,我都会问她,“伯母啥都不做,你不生气?”“有啥,一家人。”母亲总是笑笑,看不出一丝的不满。逢年过节,堂哥堂姐们都会携家带口、大包小包,“呼啦啦”从城里赶到乡下看望母亲,一大家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如今,母亲已经随我定居南方,86岁的伯母天天和母亲煲着电话粥,情同姐妹。
都说血浓于水,和大伯一家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母亲,用她的善良,让这份亲情浓酽醇香,并在他们的下一代之间绵延深化。对亲人如此,对其他人也是这样,谁家有大事小事的,母亲总会热心地给予帮助。记得我上高二时的暑假,看到母亲背着一个2岁左右的小孩,跪在田间,一手托着小孩,一手忙着除草。“肯定又在多管闲事。”看着母亲蹒跚的脚步,我是又心疼又怨恨。母亲也似乎看出了我的不满,讪讪地笑着说,“谁家还没有个难处?你帮他一把,他就过去这个坎儿了,再说,人家也不能老让你帮吧,应个急而已。”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小孩父母离婚了,由奶奶抚养,母亲就帮老人一起带。这个忙,整整帮了两年,有了这个小孩,家里的鸡蛋,偶尔才有的肉和鱼,就全沾不到我们姐弟俩的嘴边了。更让我们生气的是,一旦他有不开心了,招来责骂的肯定是我们。两年后,小孩上幼儿园,被接走的时候,他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角,哭得撕心裂肺,陪他一起哭的,除了母亲,还有我们姐弟俩。
多少年过去了,每每想起当时的一幕,我都会不禁流泪。在那个小孩的记忆中,这些事也许早已忘却,但在我的脑海里却是越发清晰。“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善良的母亲,正像不与万物争利的流水,滋润着我的心灵,绵绵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