珥陵农场主成功引种赤松茸

核心提示: 7日下午,记者来到珥陵镇中仙村明鹏家庭农场探访赤松茸产销情况时,正忙于水稻育秧浸种的农场主唐黎明的妻子指着屋后的一方试验田说道。

循环利用废弃秸秆“探路”种植结构调整

珥陵农场主成功引种赤松茸

本报讯(记者 须俊 实习记者 周洁 通讯员 董国良)“你们来晚了,你看,我种植的赤松茸到目前已经快采摘结束了。”7日下午,记者来到珥陵镇中仙村明鹏家庭农场探访赤松茸产销情况时,正忙于水稻育秧浸种的农场主唐黎明的妻子指着屋后的一方试验田说道。

记者走近田边看到,约2亩大小的试验田块中铺设的稻秸秆已被风化成黑褐色,上面覆盖着一层细碎的泥土块,只有少量赤松茸小菇从中探出脑袋。陪同记者的一位职工介绍,这些稻草秸秆基质是去年11月底铺设的,当时厚度有50多厘米,经过四五个月风吹日晒和菌丝体的生长消化,差不多只剩下了眼前的十几厘米。他蹲下用手轻轻撩起一层秸秆中冒出的几株赤松茸小菇说,“现在气温不断上升,它的生长速度很快,有的今天还是小菇状,到第二天就长大并‘开伞’了。”

据农场主唐黎明介绍,赤松茸,学名大球盖菇,是国际菇类市场的十大品种之一。因其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又因其生长过程中只消耗作物秸秆,生态环保,是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的“宠儿”。去年11月,市农业农村局有关专家推荐明鹏家庭农场作为本市赤松茸种植试验点,他花4000元购入了130袋赤松茸种子。唐黎明说,赤松茸生长过程中只需要新鲜秸秆作为原料,不用添加其他辅料,待种子全部播撒下去后,只要在基质上方覆盖一层泥土,就能为发菌培养提供有利条件。

“地产赤松茸上市后,对我市消费者来说还是一种新生事物,所以还需一个市场接受的过程。”唐黎明的妻子告诉记者,自4月3日采摘以来,他们夫妇俩多方推销,但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饭店餐馆生意不同以往,因而用量不多,好在市农业农村局帮销了一部分。从这2亩试验田的产量来看,每亩能达到1000多斤。“相信随着消费者的认可,这一口感细嫩、味道鲜美的菌菇新品一定会赢得消费者的喜爱。”

“其实,种植赤松茸过程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让废弃秸秆循环利用,就地变废为宝。由于不需要制作菌床和菌棒,这种直接利用冬闲田种植的生产技术也相对简单。”唐黎明告诉记者,作为种粮大户,面对这两年粮食效益不断被压缩的现状,调优农业结构已势在必行。此次赤松茸的种植获得成功,也为自己开辟出了一条新的增收路。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