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社群为消费回暖再助力

核心提示: 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网购模式早已为大家熟知,而如生鲜电商模式也因为疫情,被更大范围人群接受。如今,“群接龙”“团购群”等社区团购模式已在我市异军突起,有调查显示,七成受访者有社群团购经历,而这种新的社群模式正在逐渐被丹阳市民认可。

图为微社群“团长”线下交货现场。

记者 溢真 摄

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朱彤)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网购模式早已为大家熟知,而如生鲜电商模式也因为疫情,被更大范围人群接受。如今,“群接龙”“团购群”等社区团购模式已在我市异军突起,有调查显示,七成受访者有社群团购经历,而这种新的社群模式正在逐渐被丹阳市民认可。

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不同于一些大型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的“社区性”已不再局限在地理位置上,将一些具有共同爱好、信任基础的人群聚集起来,构建成一个虚拟社区,通过“我消费我分享”的消费模式,促使商品实现良性循环。面对社区团购的快速发展,消费专家认为,商家在选择渠道的同时,还是要做强产品本身,去终端化消费更应注重质量和服务。

微社群消费受到市民青睐

如今,丹阳不少小区附近都有这样的商店,外观看似和普通的小店没啥区别,但是它的销售却以网络为主,而且都是小区微信群这样的“微社群”。小店的老板被称为“团长”“群主”,他是团购的发起人,每天在群中发布相关商品信息,群内的群友按需点购。团长截单后,便把订单送给上游批发商;次日,订好货的居民就能进店提货了。

在开发区百花经济园附近,熊杰经营着一家大中型水果店,他每天很早就要忙着将各种优惠信息发到群里,他告诉记者,他共有6个群,每个群都有近500人,绝大多数都是丹阳市民,他的水果直接从四川运来,没有中间商。在他看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参与群团购,线上销量已经占据“大半边天”。熊杰说:“像我们这样的店,现在几乎每个社区都有,基本都是售卖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日用类产品。”

作为微社群顾客之一,热心市民姜先生还向记者表示,今年春节疫情期间,他所在的好多个微信购物群都在帮被疫情所困的养殖户卖各类农产品。

有调查显示,70%的居民有线上微信群团购经历。相比淘宝等传统电商的客户群,微信群团购的顾客群年龄层并不以年轻人为主。统计显示,中老年人的比例超过一半;在具体购买物品上,生鲜类产品购买比例最大,其中水果蔬菜等有半数,衣服、鞋、干货也有少数居民尝试;大部分人消费在100元以下,其中0~50元较多。

消费水平主导微社群集聚

家住太阳城社区的陈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的多个购物群,这个群内都是年纪较大的人,分别住在不同区域,大家有共同的爱好,这些群的团长都以分享实惠的日用品信息为主。社区已不再是局限在地理位置上,外延还可以扩展到有共同目标人物、共同兴趣爱好的“虚拟”社区,从“实”转向“虚”。一位微社群“团长”告诉记者,现在的实体店主要充当宣传和吸引人流的作用,真正的销售全部在微信群接龙或者小程序平台,“现在群里的顾客未必都是同一小区的居民,他们分散在多地,但是因为消费水平接近,都是我的目标客户群体。”

与此同时,一些大型连锁超市也凭借多年积累的顾客信任基础,加入社区团购的市场竞争中。一家大型超市团购群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他们的团购群已经有数百人,而且每天还在不断增加,群友来自不同的地区,但都是这家超市的忠实顾客,他们希望通过社区团购的形式,把实体生意做得更具服务性。

产品质量终为王道

不同于拼多多、盒马鲜生等电商平台,社区团购成为时下最火的创业细分赛道之一。目前,群接龙小程序累计客户已达数百万之众。

对于这样的转型,我市消费专家表示,群接龙、团购群这类形式,其实还是去终端化的一种消费方式。在疫情特殊时期,无接触经济遍地开花,便利店、零售业纷纷转向线上,抢占这块市场“蛋糕”。考虑到健康状况,此类无接触方式,人员无须出入小区面对面接触,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信任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能快速发展起来。

面对这样的快速发展,电商专家认为,社群团购其本质是通过亲戚、朋友等熟人经济发展起来的渠道的改变。然而,渠道只占电商销售30%的影响因素,真正决定电商平台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其商品质量及产品供应链的建立,特别是供应链起到了决定作用。归根到底,商家在选择渠道的同时,还是要做强产品本身和供应链,这样不管是什么平台,才能长久持续下去。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