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长效管护见闻
本报记者 须俊 实习记者 周洁 通讯员 马雨秋
图为汤甲村民参与村庄环境整治
实习记者 周洁 摄
一条彩虹步道沿村而过,映出了蓝天、白墙和黛瓦。道路干净整洁,碧绿的树木分列两旁。沿路漫步进入村中,文体广场、健身器、农耕文化墙一应俱全。走进珥陵镇黄埝村上店自然村,便会被眼前这乡村田园春景深深吸引。负责村庄保洁工作的上店村联组长马石金告诉记者:“在前期打造宜居乡村的基础上,我们集中整治、长效管护,已建立了村庄卫生保洁、杂草清除、绿化养护、公厕清扫等长效保洁机制,不仅清洁美化了家园,而且实现村庄环境从‘一时美’到‘持久美’的转变。”
今春以来,一场“旧貌换新颜”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战正在各地加速推进。原先堆积在村民房前屋后的柴草杂物,道路沿线的垃圾、河塘沟渠散落的漂浮物和电线杆上的“牛皮癣”……这些脏乱差现象几乎被清理干净,不少村组还增添了基础设施,种植了绿化植被,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因此在环境整治中探索群建群管的长效工作机制,促使长效管理发挥“超长功效”显得更加重要。
广动员齐参与,自治得力环境美。在整治中,我市镇(区、街道)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群众力量,涌现出不少“民建、民管、民享”的人居环境治理新模式和新方法。“在长效管理上我们会推出星级评比考核标准,将调动群众积极性、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等与评比考核挂钩。”据高新区大钱村党委书记王夕坤介绍,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人居环境整治的矛盾解决过程中,村干部的威信逐渐树立起来,党群关系联系密切,不论是调动群众积极性还是在政策落实拥趸程度上都可以明显感受出来,为村里环境卫生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建立健全保洁长效机制。以往从事村庄绿化、保洁等工作的大多是兼职人员,人数不够、稳定性也不够。今年,延陵镇东皇村委会通过与当地村民签订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协议,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解决了卫生保洁队伍人数不足、稳定性不够的问题。“我们由村干部牵头,联系每个自然村中有意向和劳动能力的村民,以就近原则定下劳动保洁区域。”东皇村党总支书记束和平介绍,完善长效管理制度,重在实行有力的监督和考核。东皇村将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有效调动和发挥了干部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加大宣传力度,让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美化评优上墙。不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树立整治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并推行村民“门前五包”制度。珥陵镇祁谢巷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美丽庭院”(“洁美庭院”“靓美庭院”“精美庭院”)创建活动,激励村民积极参与整治,带头维护环境。由联组长、保洁员和分片包干的党员组成的参评人员每周对全村175户“门前五包”情况进行评比打分,产生一周的“洁美庭院”“靓美庭院”“精美庭院”,相应的荣誉牌悬挂上墙,使环境整治、清洁家园成为全体村民的自觉行动。下一步,祁谢巷将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本地家风家训文化精髓,以良好家风带动淳朴民风,促进文明乡风。
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在每一次行动里留下美化痕迹。小手拉大手,增强清洁卫生意识。为积极响应“争做美丽家园建设者”的号召,吕城中心小学老师带领孩子们积极加入到人居环境整治的行动中来,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向家长印发倡议书,跟孩子一起参与进来。看着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挥着扫帚将院内院外的杂草落叶清理成堆,家长们也不甘落后,一次倡议,播扬着一场勤劳、爱洁的风气。
人居环境整治,农户人人有责;清洁家园行动,农村家家受益。在我市乡村沃野,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春季攻势”的推开,处处见证村庄清洁行动和长效管护催发的春花烂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