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美家园气象新
——看汤甲村如何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本报记者 须俊 见习记者 周洁 通讯员 云轩
汤甲村景象。
记者 萧也平 摄
近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在我市全面掀起,地处省级丹阳高新区核心地段的汤甲村,在原先围绕卫生城市创建、积极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再次按下“美颜键”,不仅提升了村民居住品质,进一步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而且提高了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先让村集体富起来,再让环境美起来
强村富民离不开“领头羊”。8年前,地处南门外城乡接合部的汤甲村还是一个贫困村,它是如何脱贫“摘帽”的呢?据汤甲村党总支副书记汤秋芳介绍:“2011年韩同军书记刚来我们村时,当时的村集体收益每年仅20多万元。在他的带领下,汤甲村坚持‘党建引领,强村富民’的发展理念,结合本村实际,陆续建设起综合服务大楼、农贸市场,创办起汤甲中小企业经营服务有限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等,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如今,村里仅农贸市场租金每年可达上百万元。多年下来,汤甲村的“家底”越来越厚实,不仅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还获得了“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等一系列殊荣。
村集体经济富裕起来后,村委会才有力量对人居环境做出改善,为群众办好实事。走进汤甲自然村,一栋栋新农村建设拆迁安置楼房和自然村民居和谐自然融为一体,村内基础设施完善,道路宽敞整洁。家家户户门口张贴的“门前五包”责任制时刻提醒着大家“美化家园,人人有责”。“以前,村里养猪养鸡的废弃物以及各种垃圾飘得到处都是,后来开展了畜禽整治,又把道路修复硬化,村内道路两侧还安装了路灯,不仅出行方便,也更好清扫打理。”记者来到汤春山家,他的妻子一边摘菜一边感叹,“周围环境改善了,住起来也更舒服了。”
提前整治打基础,不忘文化底蕴传承
据村委会主任汤乐益介绍,汤甲村因新农村建设拆迁安置,目前其下辖的还有坝头村、前肇村、汤甲村三个自然村,总户数500余户。为搞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该村在2016年便邀请设计单位做了总体规划,开始进行房前屋后路面硬化、河塘清淤、破败房拆除、管道铺设等,当年共投入100多万元,之后在维护、增补、美化等方面也不断调整,到目前为止,该村已累计投入350多万元,为改善人居环境打下基础。
“借助全市人居环境整治的东风,汤甲村不仅增加了全村绿化覆盖率,新建现代化公厕、党建文化广场、体育公园、健身路径等,还将在文化传承上下功夫,准备重塑门楼、牌坊,建设汤甲民俗馆。”汤乐益介绍,汤甲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集文人、文物、村貌为一体的乡村,但村内众多珍贵文物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现已将留存部分碑文、古籍、名人事迹等整理归档进《汤氏宗谱》,待民俗馆建成后放入其中,为的是让后人们感受这个古村落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通过厚植文化底蕴,传承历史文脉,从而留住浓浓的乡愁。
“看不见”工程与“看得见”工程同样重要
在村党总支副书记汤秋芳带领下,记者来到村内一处污水管道施工现场。“这段工程总长110米左右,工程不算大。完工后,乍一看也看不出什么区别,但这是让村民真正受益,必须得做。”施工队的汤发荣告诉记者,这类工程还有许多,不能因为是“看不见”工程就不行动。
村民生活质量提高了,精神文化生活也应跟上来。近年来,汤甲村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把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为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载体。在新建的党群文体活动中心后排墙面上,汤展文正直正义、岳飞精忠报国等故事,令村民耳濡目染。活动广场每月几次的露天电影、广场舞大赛、文艺汇演等,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由于前期基础工程已做好,如今的人居环境整治过程更加注重的是如何优化。”据村干部介绍,在汤甲村人居环境改造的“硬核”举措中,不仅改变原来较差的道路状况,改善村民出行质量,还实施了户户通工程,实现水泥路全部通到农户家门口,房前屋后硬化,村内所有道路两侧均已安装路灯。
此外,村里还购置了分类垃圾箱,共翻新修建垃圾箱14个,统一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率达到100%。为保证村级河道水系的卫生,村里先后对村内的各个河塘、河道、明沟暗渠进行清淤整治,疏浚河道、修理池塘水坝,新建农田灌溉水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