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多方出招促进消费回暖

核心提示: 商贸服务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城市常态化运行、更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一环。

图为商企门店直播带货现场。

记者 溢真 摄

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朱彤)商贸服务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城市常态化运行、更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一环。商贸服务业是遭受疫情冲击最大的领域之一,尤其是线下消费几乎一度停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丹阳商贸服务企业复产复工后,我市商贸主体都铆足了劲、动足了脑筋,为尽快让商贸服务业复苏、释放消费需求频出实招。

商贸遇暂停,消费仍疲弱

无须讳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我市的商品流通服务行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据我市商贸界相关人士透露,1~2月原本是零售业、餐饮住宿业等服务行业消费高峰期,但由于阻断疫情的需要,从整个春节假期到2月底,全市的商场、酒店等服务场所及大型活动基本上都停止,走亲访友等个人、家庭消费也由于疫情基本上暂停了。因此,全市餐饮、住宿、娱乐等消费服务行业必然出现断崖式下滑。

据了解,1月24日以来实施的疫情管控措施,使得1月底至2月份的商贸经济几乎陷入停滞,社会消费品零售明显下跌。1~2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4.8%,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同比下降27.7%,其中:批发业下降22.5%、零售业下降16.5%、餐饮业下降57.6%、住宿业下降62.6%。虽然2月下旬以来已逐步放松了管控措施,但商贸业真正复业依然较慢,市场消费仍然疲弱。

借力新手段,实现再突围

疫情期间,住宿餐饮企业几乎全停,仅有少部分住宿餐饮企业开展线上外卖业务。全市各餐饮单位目前总体复工率在九成左右。但由于大型婚宴、家宴等集聚性消费仍受限制,加之经贸往来、商务活动大幅减少,绝大多数住宿餐饮企业复苏艰难。目前我省很多地方都在不约而同地出台各类措施以促进消费。我市在餐饮、商贸等多个领域举办活动,促进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快速回补。如“云上”购物节开启,商家滚动直播带货,设置抖音挑战赛环节,欢迎消费者线下消费时拍摄短视频上传抖音……

如何加快释放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激发线下实物消费尤其是服务性消费的意愿?业内人士认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需要打出一系列的组合拳。比如,用消费补贴组合商家促销让利来增强消费动力;再如,通过创办购物类的节日或者主题活动来快速恢复往日熟悉的繁荣场景,让消费者更快进入状态;又如,优化好商贸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商贸服务业人士认为,助力消费回暖,一方面要想方设法释放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更好地迎合消费的新需求。疫情特殊时期网上消费旺盛,数字娱乐、大健康之类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这就说明传统商贸中的实物消费也必须学会借力新方式新手段,真正实现营销方式的线上突围。比如,“阿里巴巴本地生活”落户丹阳与商贸企业对接,利用支付宝平台促进了消费,饿了么·丹阳站外卖平台不但疫情期间正常接单,还吸引了坤泉老味道、李家大院等丹阳多家商户入驻第三方外卖平台,实现生活服务业“线上+线下”“到店+到家”双向融合的数字化升级。

涨价非良药,“报复”需谨慎

近段时间,多地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反映一些商超和餐饮店价格上涨。对此,一些商家回复称,由于疫情和成本上涨,公司调整了部分商品价格,整体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实行差异化定价。

市商务局人士认为,涨价的确是加快减少损失的好办法。可消费者是理性的,疫情也给许多消费者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面对“报复性涨价”,自然而然地会选择用脚投票。餐饮企业不能只看到涨价带来的益处。涨价从来都只是猛药,而不是良药。餐饮企业也不能头脑发热,多些理性定价,少些报复性涨价;消费者也应多些理性消费,少些报复性消费,一切都将会向美好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