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时、12个自然村、近200公里
——全市农村工作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观摩推进会随行记
本报记者 丽萍 蒋玉
环境越来越美的村庄。
记者 蒋玉 摄
草长莺飞暮春天,环境整治劲正酣。昨天上午,我市组织各镇(区、街道)党(工)书记、镇长(主任),各职能部门一把手以及组织部、宣传部、纪委监委等分管领导利用整整三小时的时间,辗转行程近200公里,对全市12个自然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了快节奏、高质量的观摩。
上午八点半,6辆考斯特观摩车,在市政府行政大道集中出发。由市委书记、市长分别带队,兵分两路,一路向东、一路向西,两队人马各走一条线路,同步进行,先后走进12个镇(区、街道)的12个村……
“这里真美,是原生态的美,农村就应该这样。”走进丹北镇宝山村吴家自然村,大家惊叹于这个村庄的生态之美,纷纷被这片“世外桃源”所吸引。吴家自然村东面是真观山,村南有东边村,西面有上湾里,北靠徐家村,全村共91户、300人。
一进村庄,就有春的气息扑面而来,继续深入村庄“里子”,大家发现这个村的房前屋后被布置得“别有风味”:有的屋后菜地被别致的木栅栏围起,四周还种了观光绿植和花,远看像极了“后花园”;有的菜地上“光秃秃”,显然是刚撒上种子,但土壤周围干净得没有任何“障碍物”,处处暗藏着村民的“有心”之作……而这些大多都出自村民们的自治之手。
“你们村是怎么有效发动村民自己这么有心地打扫自家房前屋后的?”“对啊,怎么做到的?”……原来,在整治中,宝山村因地制宜开展“自选动作”,建立了党员“分片包干”+群众“以工代酬”的整治工作机制,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村已率先完成所有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党员“分片包干”中,该村下辖7个自然村(片),两委干部一人各包一个村(片),组长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环境整治、调配和卫生检查等工作;群众“以工代酬”主要是鼓励村民自己动手,清理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家禽散养,能自觉做好门前三包的村民,可以免除此次人居环境整治的“份子钱”,通过经济杠杆推动村民自觉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其中。“前些年,我们这也就是个普通农村,有的地方脏乱差,如今,这里天翻地覆,村美了,地绿了,水也净了,空气更清新,我儿子看到老家变了,每个周末都带老婆孩子回乡下住了。”村里一老人深有感触“环境变了,人也美了”。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全体村民,要实施振兴方案必须激发全体村民的内生动力。而充分激发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是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题、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一项重要措施。”市委书记黄春年说,农民群众不仅是农村环境整治的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只有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调动起来,才能难事不难、好事办好,推动环境整治取得更大范围、持久稳定的环境成效。
走进陵口镇漕塘村洪家自然村,一股浓烈的民主之风扑面而来。
村内一片建设中的火热场景,一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村口一块公示栏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纷纷驻足细看。“村民自筹第一批资金1万元;村民自筹第二批资金1.5万元;乡贤募集资金2.5万元。”整治中,这筹集的5万元及时解决了整治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而让村民甘愿“自掏腰包”集资整治家乡多亏了该村的村民议事小组。
“长期以来,村两委习惯‘行政命令式’向组一级安排工作,村民小组视野和能力又参差不齐,工作落实难免打折扣。”该村干部说,此次该村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在征集民意后,由村民自荐、小组推荐、村民代表现场投票,推荐产生了第一届5人村民议事小组,建立了村民小组议事制度,积极构建村级治理机制框架,变“代民做主”为“由民做主”,逐渐探索出一条集思广益、民主决策和村民自治的新路子。议事小组成立后,小组成员就围绕菜地杂乱、乱堆乱放、道路狭窄断头等村民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积极解决问题。村民们挑选出来的小组成员都是村里的热心人,有了这份“工作”后他们更“热心”了,平日,没事就走进农家唠家常、探民情,与村民一起围坐在村口树下促膝谈心,将村民反映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看到议事小组积极作为,村民们自然齐心拥护。为解决环境整治的资金难题,议事小组认为环境整治为大家,大家理应为这个村集体出力献智,所以小组提出组织村民和在外乡贤捐款。“为家乡出一份力”的号召发出后,村民们积极响应。其中,普通村民洪金富动员两名外嫁的女儿各捐款5000元;教师洪小平送来了10000元;一名家属患病老党员也主动捐款200元……预计募捐结束后,该村将收到捐款总额10万元。“村民自治‘治’出农村新天地,让老百姓的气顺了,保护家乡的积极性高了,日子更有盼头了。”村民们如是说。
无独有偶,在吕城镇河北村小湾里自然村、司徒镇谭巷村普墅自然村的村口,也都公示着这样的捐款明细。“企业类:新星化工10000元、益星化工10000元、爱心人士贺金祥2000元、爱心人士李鸽1000元……党员类:每人500元,共计13名村民捐款;普通村民,共29人捐款,金额从100到500元不等……”针对家乡环境整治,小湾里村发动党员群众积极捐款,献计献策,村民还自己动手整治村庄“微环境”,设计布置村庄“微景观”,起到了很好的治理效果。而在普墅村的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上,老村支书当场带头捐款,筹集了6900余元;会后,仍有村民陆续自愿捐款,截至目前又收到3700元。
观摩中,大家都觉得这种村民自筹资金和村民议事小组为新一轮村庄环境整治开了个好头,共建、共治、共享的村民自治模式也为全市打开了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局面。黄春年说,村民小组是村民开展群众自治活动的基层组织,是连接村“两委”与村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这里的绿化做得真不错,成为了村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走进延陵镇利民村北岗头自然村,只见主干道沿线的香樟、红叶石楠等观赏树木修剪整齐、郁郁葱葱,好一派清新淡然的田园风光。在得知这片绿意早在多年前便已种下时,现场观摩人员更是发出了阵阵惊叹声:“植绿不难,难的是十年如一日都能始终如初,可见村里维护得真不错!”
其实,这只是北岗头不间断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行动,持续开展村庄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村村民自筹资金35.2余万元,实施了鱼塘石墙美化工程,修建了村民休闲广场;兴建了北岗头水泥路2公里,完成了路灯等基础设施配置。
“你们村子有什么环境整治的‘法宝’?”面对观摩人员的关切询问,北岗头村村干部毫不吝啬地分享了他们的心得:“我们采取了‘1+5’包村和企事业单位党支部结对模式,同时进一步配齐保洁力量,建立了党员联系户制度等机制,全面开展整治工作。”截至目前,该村已开展各类清洁活动15次,清理5处河塘沟渠漂浮垃圾,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白色垃圾、河岸垃圾70余立方米,拆除破旧危房3处,对2处破败房张贴了警示牌。
“村庄整治得很有特色,希望今后能继续保持整治成果。”市长黄万荣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关键要靠百姓的自觉参与,希望各自然村在整治中能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做好长效管理,使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个环境整治基础较为薄弱的村子,如何在整治中“花小钱、办实事”?
珥陵镇扶城村小汤里自然村便是生动实践。虽然该村只有61户人家,但是由于东临扶城羊庄、西接山羊市场,活羊屠宰成了村里的一大“特色”,不仅污水、污血横流,到了夏天更是臭气熏天,村民也是苦不堪言。但是当观摩人员在昨天上午走进小汤里时,眼前却是一番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破败房拆除后的空地上,有的洒上了花种,有的种下了树苗,而遗落在墙角的砖瓦也得到了废物利用,被用作菜园的围栏,给村庄平添了一分江南水乡的韵味……据了解,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小汤里村围绕积存垃圾清理、垃圾房处理、乱堆乱放整理等持续攻坚,依托山羊市场对活羊屠宰规范整治,重点做好“一场、一林、两塘、三树、四墙”文章,既有“风景”,又有“盆景”。
“小汤里自然村的细节之处无不彰显着用心。”黄万荣指出,我市不乏环境基础较差的村子,但是各村可以因地制宜,学习借鉴小汤里村的成功经验,借着人居环境整治的“东风”给村庄面貌来一个大变样。
“你们看,我们村子的环境好吧?现在住在这里别提多舒心喽!”“我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想过村子原来这么美。”沿着道路随意行走,大家听见的都是这样的话语。如今,这个再普通不过的一般村庄,已经迎来了它的春天。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真是越整越有看头,现在的乡村和以前相比大变样了,住在乡村的人有福了。”
“满目望去,一片生机盎然,家前屋后干干净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轮廓已现,成效初显。”
“希望整治行动抓实抓细,以点带面,迅速铺开,真正为百姓营造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
一路观摩、一路讨论、一路交流学习,满满的行程,满满的收获。
从每个镇选一个自然村作为观摩点,这次观摩活动,就像是一次“走亲戚”。所到之处,每家都拿出了最好的“饭菜”,亮出看家的绝活,展示最成功的经验。大家在横向比较中找差距,在相互交流中学习经验,在感受变化中激发干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