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钱从哪里来”?
——看云阳街道几个环境整治示范村如何创新投融资机制,形成多元投入格局
本报记者 须俊 实习记者 周洁 通讯员 马雨秋
打造美丽宜居村庄—丰甲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离不开资金投入,如何创新投融资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难题?近日,记者在云阳街道的横塘、大钱、双合三个村下辖的几个自然村采访时发现,这些村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立足实际,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在外乡贤和创业成功人士自愿捐助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形成了“镇村组织推进,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广泛参与”的筹资筹劳、共建美丽家园的浓厚氛围。
暮春时节,记者走进云阳街道二房庄,处处呈现出一幅“道路平坦、沟塘清澈、村庄宜人”的美丽画卷。清净整洁彰显在村里每一个角落,洋溢在村民脸上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多。如今的二房庄,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正随着新时代风的拂过而悄然旧貌换新颜。
“过去村中沟渠内杂草丛生,垃圾随风飘,污水遍地流。”正在家门前干活的村民胡春英对记者说,“自从去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后,浇修筑了水泥路,池塘水清了,垃圾清除了,再也闻不到臭味了,我们的心情自然舒畅多了!”
二房庄村民小组长胡双喜介绍,百姓既是人居环境整治的受益者,又是参与者、建设者。为让广大村民参与到这项惠民工程中来,变“要我搞”为“我要搞”,二房庄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倾听群众呼声,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发动群众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逐步培育村民自己动手、建设生态家园的能力;另一方面多方筹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村里在外的几位老板得知后鼎力支持,村民们也踊跃筹资,一共筹集了19万元,通过治脏治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提升,有效解决了二房庄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使得村里环境大变样。”胡双喜说道。
人改变了环境,环境也在改变人。行走在二房庄,“孝顺是福”“行善是福”“爱国是福”“节俭是福”等文化墙随处可见。“通过环境整治,改变的不只是农村环境,也改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胡双喜告诉记者,随着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为主题的“门前三包”责任制的建立,现在,村民随手扔垃圾的少了,主动讲卫生的多了,创造优美生活环境、践行文明生活方式成为村民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如何调动群众积极性,让全体村民参与这项惠民工程?在大钱村的钱甲村、丰甲村整治示范点,大钱村党委书记王夕坤介绍了该村的经验:“要从村民切身利益出发,就好比整治村庄胡乱种植现象,不能说不让种就全部砍除,对于一般的蔬菜可以在房子周围划出范围整理成苗圃,禁止种植到处攀爬的品种。对于村庄绿化,则由村委会出资采购苗木,除了村委会要负责种植维护一部分,还要求每户村民在村内认养1~2棵,种活了归自己,种不活就要按照苗木价值赔偿给村委会。”这样,不仅可以缓和村民矛盾还能调动村民积极性,保留乡村特色。除此之外,大钱村还建立党员管理长效机制,实行星级评比,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筹资筹劳,出人出力共建美丽家园。
“在村庄环境整治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并专门成立了19人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全面参与到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目前,村里老党员带头筹资8000多元,村民筹资已达7万多元。”双合村党总支书记景建军介绍,洪甲自然村建设总投资60万元,自2019年10月中旬施工以来共出动人力120人次,清理垃圾68车次,硬化道路、场地800平方米,新建村碑和文体广场各一座,新装路灯17盏,新增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等。洪甲村村民洪双义乐呵呵指着眼前的一块水泥场地对记者说:“这里以前是臭水沟,现在变成了文体广场,村子干净后大家都自觉维护起来,没有乱堆乱放现象,连蚊虫也少了好多。”
横塘村的蒋家村、墙门村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也呈现出一派秀美的田园景色。横塘村委会主任胡辉强介绍,蒋家村共有30多户村民,目前村里剩下的大多数是老人孩子,“村里也是想借助人居环境整治的契机,吸引年轻人回乡发展。别看这村庄小,这次村民自愿捐款筹资达3万多,准备用于村内设施维护以及村口水塘围栏新建。”
“一开始群众投身村庄环境整治的情绪并不高,在党员带头行动下,村民看到原先脏乱差的环境变好了,也积极投入到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潮中来。”墙门村联组长邹书芳表示,目前,他们正对村子西面的臭水沟进行清淤、打捞、回填渣土,今后要在这里建设一块休闲广场,供村民运动健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