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谱写教育新篇章

核心提示: 我市落地式“家长学校”全面开花——形成镇江市试点学校6所、丹阳市级试点学校77所,全市共计形成试点班级550个,拥有专业讲师41人,志愿者讲师队伍100余人,累计开设讲座500余场。

本报讯(记者 张吴 通讯员 姜丽)2014年市教育局率先在全市启动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家校社”联动共育模式;2018年3月教育局在全市正式启动落地式“家长学校”建设项目;2019年召开了落地式“家长学校”项目建设推进会……至此,我市落地式“家长学校”全面开花——形成镇江市试点学校6所、丹阳市级试点学校77所,全市共计形成试点班级550个,拥有专业讲师41人,志愿者讲师队伍100余人,累计开设讲座500余场。

近年来,教育局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全市教育的重中之重,以构建绿色教育的理念构建家校共育的大格局,树立科学持续发展的教育观,紧扣“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新要求,进行高起点规划,建设满足社会、学校、学生、家长需求的教育新体系,确定了思想引领、措施指导、机制保障的共育方针,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

家教之治在讲师,讲师之才在培训。教育局以“好老师行动计划”为抓手,通过打造“四支队伍”,加大对共育讲师队伍的培养和打造,构建家校共育的“最强矩阵”。据悉,自家校共育项目实施以来,教育局德育科组织筹建首届“家庭教育讲师班”,打造了一支由41名成员组成的讲师团队,通过各试点学校开设的家长会、家长学堂、家长学校等平台让学员进行试讲,短短一年多来,全体学员累计开设讲座250余场;重视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提升班主任队伍的家校共育能力,依托班主任工作室等优势,铺垫、发挥好班主任与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共情作用;依托我市心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教师模拟课堂、心理专题研讨、心理名师班等形式,发挥他们专业所长。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创新性地将‘加强隔代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纳入家校共育重点任务,提出‘加强对祖辈家长、外来务工父母的分类指导,探索适合祖辈家长隔代教育的指导形式,创建打工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为多数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家庭寻找正确的家庭教育新样式。”教育局德育科科长崔瑜说道,“接下来,我们将在试点学校全面覆盖的前提下,更关注农村家庭教育的新走向和特殊家庭的家校共育新模式,更注重家校共育与学校品格工程之间的科研衔接,力争为全市家长提供更优质的家庭教育服务继续谱写家校共育事业的华美篇章!”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