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云祭扫”的瓶颈在哪里?

核心提示: 清明节将至,目前,包括江苏在内的许多省份对现场祭扫予以停止或限制,倡导各公墓设立“网上公墓”,推广完全没有污染、且更为文明时尚的“云祭扫”。

姚村社

清明节将至,目前,包括江苏在内的许多省份对现场祭扫予以停止或限制,倡导各公墓设立“网上公墓”,推广完全没有污染、且更为文明时尚的“云祭扫”。

但事实上,推广“云祭扫”并不容易,它的瓶颈在哪里呢?主要还是认知上的误区。比如“云祭扫”是对传统文化的藐视,再比如“云祭扫”是在消费死者等等,最终的结论是“云祭扫”不太靠谱。其实,对“云祭扫”持不认可态度者也并非拒绝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对传统的国人来说,扫墓乃严肃、庄重的仪式,亦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如今要转换祭祀方式,的确会让一些人思想上“转不过弯来”。

要让“云祭扫”真正成为大众化的祭祀方式,还须从认知上予以教育引导。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丧葬习俗,有不可否认的深厚文化积淀和合理的成份,也附着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夹杂有目共睹的糟粕与愚昧,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死观,进而对社会风气也有所侵蚀和污染。

从另一方面看,传统的扫墓形式是祭奠者亲自到逝者的坟前哀悼、焚纸钱、磕头和除杂草等,本质还是籍此寄托思念,“云祭扫”是否就不能达到此目的呢?“云祭扫”通过社交软件,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祭祀,还能在手机上“参观墓穴”“购买祭祀品”等等,既满足了人们祭奠逝者的心愿,也充分体现了绿色文明祭扫的风尚。同时,“云祭扫”在缓解交通压力、减轻管理成本等方面亦有积极作用,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并举,也使祭祀效率大为提升。

目前,新冠病毒疫情在国内还未过去,在国外形势日益严峻,推广“云祭扫”更是十分现实且必要。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