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孙钧慧 王鹏翔)近日,我市科技部门迅速落实市委市政府“惠企二十条”,向全市科技型企业兑付奖补资金1579万元,这笔资金直接拨付到企业,无需企业申报等流程,简化了奖补资金拨付程序,缩短了资金到位周期,有力支持了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共渡难关。这是今年我市科技部门在科技长卷上挥毫泼墨,留下的一道重要墨痕。
据了解,今年,我市科技部门围绕市委提出的“质态提升年、制度优化年、效能革命年”建设,紧扣“抓稳定、促发展”主题,以科技创新为墨,以全市高新产业为布,用“五点”连线构图方法,擘画精彩的科技发展长卷。
连点一:优化财政金融对科技支撑体系
按照全市“放管服”改革要求,我市科技部门将以推进经济社会效益评价、提升综合管理效能为重点,改革市级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加快推动建立全市科技计划激励机制,并尝试建立多层次的投融资及风险补偿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产业创新的投入。
推动科技项目申报管理体制改革早落地。依据《丹阳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丹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将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有机融合,筹划好项目细则的制定工作,尽快建立新的“1+1+N”政策体系;理清项目管理的职能,竞争类项目取消“中期检查”程序,项目验收权利下放,完善验收证书手续,使项目管理流程更加完善。同时,为体现科技项目对经济社会效益的贡献度,明确金融风险、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信用管理等在科技项目管理和综合评价中的重要地位。
大力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结合。吸取苏锡常等发达地区经验做法,全面修订科技金融“1+1+5”政策,不断拓宽科技创新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切实降低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风险;开展针对性小型科技金融路演、银企对接活动,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引导设立2支以上创投基金,资金总规模不低于5亿元;深入推进“苏科贷”,按照《丹阳市“苏科贷”合作银行绩效评估办法》考核合作行,力争全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科技贷款超过1亿元。
连点二:加快推动高企“量质齐升”
我市科技部门将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促进高企的“量质齐升”,形成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三级创新梯队。
积极扩大总量。引导镇区按照《中国制造2025丹阳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大力招引和培育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和企业,进一步做大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力争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不低于13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新增丹阳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0家以上。
着力培育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和质量,既积极围绕现有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又全力以赴通过重大产业项目招引补链强链延链,加快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集群。特别是按照产业“三集”要求,打造“一区一特色产业”,加快推动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面广量大的传统企业,积极实施节能降耗和低碳减排;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提升计划,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提升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指导科技型企业加强规范管理,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培育,进一步提升研发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水平;全面落实《丹阳市创新型企业培育实施办法》,推动中小型科技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小升高”步伐,积极争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
连点三:按照区域创新一体化配置科技资源
全市高新产业发展及R&D活动,各板块呈现明显的不平衡。为此,我市科技部门将通过区域创新一体化,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流动与整合,形成凝心聚力、精准发力的创新态势。
加大普惠制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力度。积极强化与税务、财政等部门的合作,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对创新基础条件适宜的区域,通过产业基金或创新券等手段,解决小微企业创新的资金瓶颈;开展企业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因企制宜”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帮助企业了解最新的政策动态,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和活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争规上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数占比突破38%。
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运行效能。建立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协同机制,重点推进江苏省(丹阳)高性能合金材料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丹阳研究院,苏南高端装备研究所,丹阳市环境生态修复生物技术中心,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先进测试中心长三角地区分中心等重大公共创新平台的建设和运行;鼓励和促进企业研发机构的能力提升,继续开展运营绩效评估和高端研发设备补贴工作;积极推荐企业研发机构申报各级各类平台资质,全年计划争取新增7个省级研发机构和20家以上镇江市级工程中心。
提升科技产业园区建设标准。研究出台推进全市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全市科技园区建立公司化运作平台和管理机制,重点建设以平台开发、产业服务、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服务为主的科技园区管理开发公司。同时,不断提升我市开发区创业园和高新区创新园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的孵化功能,积极推进我市产业园区的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全年力争认定1家以上省级科技孵化器。
连点四:强化产才融合的科技招引导向
我市科技部门将围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院大所的科研分支机构、新兴产业研发总部、重大科技成果落地等进行科技招引,着力扶持创业类人才和全职创新类人才,推动人才布局引领产业布局。
瞄准重点产业。围绕全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跨区域整合资源和协同创新,共同突破产业前瞻和关键共性技术;积极争取省级重点研发项目立项扶持,全年力争获得2个以上省成果转化项目立项,并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项,继续在镇江地区保持领先地位。
优化技术转移机制。依托我市的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第二批行业分中心,加强对技术交易的培育、扶持和引导;积极推广宣传技术市场、技术交易相关政策信息,加强技术交易市场人才队伍建设;对我市有技术需求的企业加强引导和服务,积极开展技术合同登记认定工作。通过技术的转移,从基础上增加创新项目来源。
突出人才与科技招引工程。瞄准科技前沿和国际水准,突出“高精尖缺”,搭建高水平的人才服务载体和发展平台;组织行业骨干企业,围绕我市高科技主导产业和五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所需,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大力引进高层次、国际化的成熟人才;全年计划组织一次大型产学研对接大会,开展精准对接交流活动50次以上,实现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数100项以上。
连点五:提升市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园区服务水平
我市科技部门将优化科技创新中心“一站式”服务,整合政府引导类和市场服务类两种资源,为企业提供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科技专业设施共享、创新政策、科技投融资、“双创”等服务。
强化中心体系建设。从规范制度、规范流程、规范工作标准入手,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同时,与省中心开展对接,面向科技系统业务骨干和乡镇科技助理等一线服务人员,开展科技政策、科技园区管理等系列培训。
做好科技项目管理。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的工作流程,做好年度本级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的受理、形式审查、评审等工作;继续探索实施异地评审机制,为项目管理营造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利用新开发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做好科技项目申报统计分析工作。
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有针对性地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引进与产业有关的人才、团队、技术,为创新园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全年计划招引优质科技型初创企业20家,引进初创科技型创业团队不低于20个、研发总部企业2个,累计纳税总额突破3000万元。
通过坚持不懈地“连点构图”,科技部门将力争全年实现R&D占GDP比值达2.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5%,确保高企总数绝对值、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数和对上争取资金总量等核心指标,在镇江各辖市区中始终保持第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