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收藏家珍贵藏品首次在镇江博物馆展出

核心提示: 寸草春晖的亲人之爱、清风高谊的师友之爱,碧血丹青的国之大爱……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传承,有关爱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滋润着无数人。

爱为红绳,串起古昔文物

我市收藏家珍贵藏品首次在镇江博物馆展出

本报记者 束丽娜 通讯员 孙国武

旧时结婚证书

市民观展

寸草春晖的亲人之爱、清风高谊的师友之爱,碧血丹青的国之大爱……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传承,有关爱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滋润着无数人。这些爱,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友爱,也坚定了民族的文化自信。近日,我市古代契约文书收藏馆、市总前委旧址纪念馆联合在镇江博物馆举办“箴爱——爱的传统与未来”专题展览,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参观。

记者在展厅看到,此次展览共分为三大部分:《爱在传统》《爱在当下》《爱在未来》。《爱在传统》是本次展出的重头戏,其中既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夫妻之情,也有“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的寸草春晖,还有“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的清风高谊以及“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的碧血丹心。

整个展厅,最能引起参观者兴趣的当属我市古代契约文书收藏馆收藏的那一张张老式结婚证书了,这些或清代或民国,或精美或粗糙,或简洁或繁琐的斗方故纸,在甜蜜喜庆的形式之下,内藏着一段段波澜壮阔、迂回曲折的往事,令人感慨万千。如一张由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镇江著名爱国实业家陆小波先生作为证婚人的民国结婚证书前就常常挤满了参观者,据了解,这张中西合璧的结婚证书共有五部分,分别为:结婚证书、结婚照片、和合二仙图案、百年好合图案,除了长度达到罕见的120厘米,还有结婚记录页面,合成后就像一本折叠画页。而这场婚礼的主婚人则是陈毅、刘伯承的好友——北伐名将李明扬。

在这张民国结婚证书不远处的一张订婚证书和一张结婚证书也十分罕见,分别颁发于1946年5月14日和1946年7月5日,前后相距不到2个月。颁发者为“晋冀鲁豫边区的共产党抗日民主政府河北涉县县政府”。证书是两张旧黄色的手工宣纸,长22厘米,宽10厘米,木板刻印红色楷书,除了常见的“姓名”“年龄”等信息外,还有“结婚申请登记查与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结婚各条规定相合,准予结婚登记。本区特发给证明书为证”字样。市博物馆陈列部策展人刘世发介绍,1942年5月,晋冀鲁豫边区颁布了《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结婚证书上用了一半的篇幅,摘录了相关内容,包括结婚须男女双方自愿,任何人不得强迫;男不满18女不满16不得结婚;结婚须向村级以上政府登记并须领取结婚证明书;直系血亲、直系姻亲及八亲等以内的旁属血亲不得结婚;患有精神病及遗传性恶疾者不得结婚;寡妇有再婚自由,任何人不得干涉,并不得藉此索取财物,寡妇再嫁时可带走本人的财物……这些都可以看成是《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的一次普法教育。

除此之外,“举案齐眉”展区还陈列着清代诗画家李方膺的《喜上眉梢》图轴、清代画家任熏的《紫藤鸳鸯图》、清代画家张熊的《双羽和鸣图轴》、清代画家黄鹤的《鸳鸯八哥图轴》等有着吉祥喜庆寓意的作品。

据镇江市博物馆副馆长徐征介绍,此次“箴爱——爱的传统与未来”专题展览由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丹阳市古代契约文书收藏馆和丹阳市总前委旧址纪念馆主办,镇江博物馆承办,展期从1月1日至4月8日,历时3个多月,共展出各类文物100余件(套),展品珍贵,等级较高,展品丰富,类型全面。“此次展览最大的特点就是从观众角度出发,用爱的主题来展示文物,雅俗共赏,让最普通的市民都感兴趣,让文物充满亲近感。”

连日来,展览吸引了镇江市及周边县市众多市民前往参观,镇江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王川老师在观后感慨:“器物无声,蕴爱有语;故纸冰冷,纤维有温。古物无神,策展者有心,以爱为红绳,串起了古昔文物,这些物件,令人相怜,怎一个‘爱’字了得!”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