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田备足“年货”新年打好生态绿色牌

核心提示: 临近春节,我市乡村处处是一派忙年的热闹场景,不少人家在忙着采购年货,但在高新区的双合村杨甲家庭农场,农场主景建平正为农田备“年货”。

高新区双合村杨甲家庭农场:

为农田备足“年货” 新年打好生态绿色牌

本报记者 蒋须俊

景建平为农田备足了“年货”。

记者 萧也平 摄

临近春节,我市乡村处处是一派忙年的热闹场景,不少人家在忙着采购年货,但在高新区的双合村杨甲家庭农场,农场主景建平正为农田备“年货”。记者来到他家时,只见景建平和家人正忙着从卡车上卸运化肥,一间小型仓库内,一排已堆放在墙边的尿素有一人多高。“这几天我先从农资厂家批发进购6吨尿素,接下来还将采购部分复合肥,为春耕备耕早做准备。”

景建平是高新区双合村杨甲组的一位职业农民,共承包了400余亩土地,近年来,他围绕机械化、科技化积极发展粮食生产,走出了一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子。他注册成立的杨甲家庭农场,除了购置各式大型农机具、烘干设备外,还投资购买了一套小型碾米加工设备,进行部分稻米的自产自销。

“2019年的水稻收成怎么样?”趁他忙完手头的活,记者问道。

景建平用“增产不增收”五个字作了概括。“去年,我种植的水稻品种是南粳5055等优质稻米,稻谷产量不错,可以说是个丰产年,亩均有1400斤左右,比上年每亩增加了二百多斤,但由于水稻市场价格大幅下跌,扣除各种成本,水稻种植顶多算是保本。”景建平说,2018年,他销售给米厂的南粳5055,每斤能卖到1.47元,可去年,同样是南粳5055,每斤只有1.22元。“除了粮食价格走低,农药、化肥和农业用工等成本开支却不断上涨,种粮利润已大幅缩水。在这样的形势下,粮食种植要增收,唯有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品种结构,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才能走稳走好。”

盘点年终收成,共话结构调整。景建平对新一年做好农业高质量发展充满了新的希望。“你看,现在田里的麦苗长势很好,到处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象。”他指着远处的一方麦田说,在做好夏熟作物田间管理同时,今年他将继续开展稻田综合种养。“去年我开展了15亩稻田养殖小龙虾项目的试点。虽然产出的商品小龙虾市场价格不太理想,但小龙虾销路不愁,而稻虾共作田块所产的优质生态稻米,也很受市场欢迎,今年我要继续实施好这一生态绿色项目,力争虾稻双丰收。”

“当前稻谷价格低迷,规模化种植陷入了发展困境。如何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种植效益?通过稻米加工进行优质地产稻米的自产自销,确实是家庭农场发展的一大应对之策,但在这方面还期盼相关部门多些宣传推介、多些政策支持!”景建平说,下一步,他准备注册自己的农产品商标,在农业促转型、调结构中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品牌化和优质生产的路子。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