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珥渎河千年古文脉

核心提示: 珥渎河,是丹金溧漕河丹阳至金坛段的古称,也是京杭大运河江南段的重要支流,因其北端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七里桥,又称“七里河”。

蒋国清

珥渎河,是丹金溧漕河丹阳至金坛段的古称,也是京杭大运河江南段的重要支流,因其北端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七里桥,又称“七里河”。

珥渎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老河道,葛城遗址就位于珥渎河东侧1.5公里处,考古发现葛城二道护城河有古水道通往珥渎河,可见珥渎河与葛城护城河一样是丹阳乃至古吴国范围最古老的人工河道之一。早在1200多年前的盛唐时期,家住珥渎河南端的著名田园诗人戴叔伦就写有《过珥渎单宅》的诗作。唐代著名诗人张祜则以诗句“地势金陵豁,山形珥渎连”生动描绘其在丹阳珥渎定居地的地形风貌。

千百年来,在这条丹阳中心地带南北向的重要水路周边,从西周吴王在此建吴国第一城—葛城,到西汉荆王建荆城,再到后世涌现出晋朝珥渎左氏双杰著名文学家左思与会稽太守左恢、唐代状元皇甫冉与皇甫曾“诗兄弟”、唐代山水诗人储光羲、北宋文豪石曼卿、北宋爱国太学生陈东、南宋工部侍郎汤东野、南宋著名文人刘宰、明代“戍边名将”沈固、明代监察御史吉棠等众多名人乡贤,真可谓悠悠文脉数千年,人杰地灵贯古今。珥渎河沿岸古文脉是丹阳地方文化底蕴厚重深邃、内涵博大精深的重要缩影之一,值得大力挖掘、传承、保护和弘扬。

西周吴国珥渎旁建第一城:葛城

葛城始建于西周中期,遗址位于珥渎东岸三华里的南葛城村东侧,延续至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遗址。葛城城址总面积达86亩,是迄今发现的吴国最早最大的古城遗址,被称为“吴国第一城”。

西汉荆王荆溪口建庄园城:荆城

荆城始建于西汉时期,遗址位于珥渎河与荆溪(鹤溪河)交汇处,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据珥塘《荆氏宗谱》和光绪《丹阳县志》记载,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堂兄刘贾为荆王。荆王卒后,吴王刘濞反叛,荆王之子刘武为避祸,改姓“荆”,隐居在曲阿荆溪之南。汉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赐刘武的儿子荆(刘)潭良田五万亩于荆溪一带。荆潭大兴土木,建造庄园,名为“潭府庄”,同时以土筑城,取名“荆城”。

珥陵左氏始祖源自珥渎边:左墓港

左墓港,又名“左溪”,位于今珥陵镇南珥渎河西侧左墓桥村,因是左氏祖墓所在地而得名。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名著《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竞相传抄,“洛阳纸贵”典故因此而来。左思死后赐葬“曲阿(今丹阳)金沙景塘(今属金坛)之南”。左思长子伯玉庐墓以居,子孙遂以丹阳为地望。左伯玉之孙左恢曾任晋朝会稽太守,死后归葬丹阳珥村,其旁有港、有桥,皆以左墓名之。左思后人左邺在南唐时徙家江西永新逢桥(现江西永新县怀忠镇左坊村),成为江西左氏鼻祖。此后,江西左氏又繁衍至湖南、湖北、安徽、云贵、两广、川陕等地,名人辈出,其中最著名的是晚清名臣左宗棠和抗日名将左权。由此,珥陵左墓桥村成为全国左氏族人的一处“祖源圣地”,每年都会吸引全国各地左氏族人前来寻根问祖。

唐代状元诗人兄弟故里:皇甫庄

皇甫庄位于珥渎东侧五华里,今属丹阳导墅镇,是唐代丹阳籍著名诗人皇甫冉与皇甫曾兄弟的故里。皇甫冉(约717年—771年),字茂政,十岁能作诗,与张九龄为友。天宝十五年高中状元,是丹阳唯一的文状元。历任无锡尉、左金吾兵曹、左拾遗、右补阙等职,有《皇甫冉诗集》3卷、《全唐诗》收其241首。皇甫曾,皇甫冉之弟,唐代诗人,《全唐诗》存诗1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盛唐山水诗人储光羲故里:珥渎左溪

储光羲故里位于珥渎西侧左溪南岸。储光羲(约706年—763年),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今属丹阳市)人。著名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范仲淹珥渎口接济石曼卿:珥渎麦舟桥

麦舟桥,位于珥渎河口,因距城七里又名“七里桥”,为丹阳历史名桥。北宋仁宗年间,文豪石曼卿寓居丹阳横塘,其好友范仲淹时刻挂念。仲淹派次子纯仁到苏州老家运麦子,特交代儿子路过丹阳拜望相帮。范纯仁遵父嘱探望,正遇石曼卿父母及妻子三人相继丧亡,却无钱买地下葬。范纯仁连船带麦一并相赠,助其安葬亲人。后来,石曼卿将范仲淹父子所赠麦舟款予以归还,范仲淹坚持不收。石曼卿便在受赠麦舟的珥渎河口,用麦舟款捐建这座麦舟桥。

北宋抗金太学生陈东故里:珥渎越塘

陈东(1086年—1127年),字少阳,珥陵越塘人。“早有俊声,倜傥负气”。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以贡入太学。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军攻宋,蔡京等坚主和议,激起中原百姓强烈反抗。陈东率在学诸生数百人奔登闻检院向钦宗上书,首论蔡京、王黼等误国奸状,惨遭杀害,时年四十二岁。绍兴四年(1134年),高宗追赠陈东为朝奉郎、秘阁修撰,赐钱五百缗、祭墓田四十顷。著有《少阳集》、《建炎两朝见闻录》传世。

明代戍边名将尚书沈固宅:珥渎葛庄

葛庄位于珥渎河西侧,是明代天顺年间户部尚书沈固的故里。沈固,字仲威,直隶丹阳(今江苏)人。九岁应童子试为丹阳第一名。弱冠,永乐乙酉乡荐,授山东沂州(今临沂)同知,屡迁户部员外郎、郎中、山东左参政,正统间为理饷侍郎。天顺间以石亨荐升户部尚书,沈固在边二十七年,深谙虏情,上下安之。天顺三年(1459年)致仕,宪宗立,进阶荣禄大夫。成化三年二月初三日卒,年八十一卒。赐葬石羊村。

清末著名画家汪吉麟故居:珥陵老街

珥陵老街,位于珥渎河岸边,是一条千年古街。早在宋代,这里就已成为丹阳南部地区的商贸中心。明清时期,珥陵老街市镇繁盛、商贾云集,成为丹阳四大古镇之一。老街以珥渎河上宋代古桥嘉晟桥为中心,青石板老街东西长八百米,巷道有十多条,商户达数百家。老街有始建于宋代的东岳庙、灵山庙等五座古庙,陆氏、盛氏等五大宗祠,以及清代赵家节孝牌坊等古建筑遗址。我国清末著名画家汪吉麟的故居就位于珥渎河东岸的珥陵老街上。汪吉麟,又名汪蔼士(1871年-1960年),从小在私塾读书,十二三岁能诗善画,人称奇才,后寓寄北京。其画法与众不同,特别是画梅花独树一帜,山水、花卉、鱼虫无所不能。1917年,齐白石赴北平卖画为生。齐汪相识,两人意气见识相投,遂成莫逆。抗美援朝时期,齐白石、汪吉麟先生昼夜赶制作品义卖,并捐献全部收入买飞机大炮。人们赞赏汪吉麟画的梅花,更佩服汪吉麟的爱国主义精神。

 

责任编辑:王琳
相关阅读: 古文 千年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