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新”光照亮高质量发展路
——我市2019年科技创新工作综述
市委书记黄春年、市长黄万荣和院士、专家等参加第七届中国江苏产学研合作大会丹阳专场暨科技人才项目签约大会。
2019年,市科技局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存量创新转型,增量创新发力,主动对接全省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五大工程”,实现“六个转变”,不断推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高企认定133家,数量在镇江各辖市区最多;累计申报镇江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共138项,立项91项,争取上级资金资助共计5878万元;新增1家国家级孵化器,立项2个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在镇江各辖市区中位居首位(镇江共3项)。
1、强化创新主体培育
我市大力招引和培育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和企业,贯彻实施“小升高”和科技小巨人计划,进一步做大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同时,强化定向培育,对包括眼镜、汽车零部件等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内企业的重点挖掘培育。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加快培育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出台了《丹阳市创新型企业培育实施办法》(丹科〔2019〕78号),区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入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创新型领军企业四个梯度进行培育扶持,并突出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将高企培育数量作为高质量发展考核的重要指标,督促各镇(区)落实责任,进一步健全培育计划,形成全市科技战线齐心协力共抓高企培育的工作局面。同时,对全市科技型企业摸排走访、辅导、培训及现场核查,开展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124家企业成功评价通过,占镇江评价通过总数的22.75%。
2、加快载体平台建设
我市按照工业园区、科技产业园区和创新园区逐步提升的格局,全方位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召开了丹阳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工作会议,梳理分析全市公共平台在孵项目,并将一批成熟项目引入市场,尤其是北航丹阳研究院的华瑞墨石、3D打印粉、知鱼科技、电源插座等项目已进入市场化阶段。目前,六个政府引导的重大创新载体运转效能加速。苏南高端装备研究所完成460万设备政府采购,逐步开展正常科研工作。江苏省(丹阳)高性能合金材料研究院开展了第三方服务资质认证工作(CMA),并成立了“3D打印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和“材料科学检测分析评价中心”。丹阳市科技创新中心牵头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申报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特色基地(研发服务)-科技服务骨干能力提升项目,获得省科技厅500万资金奖励。同时,指导相关创新载体做好国家孵化器的相关准备工作,辅导孵化器内申报高企、进行科技中小企业评价等工作,增强申报要素。并积极引导建立和完善创业孵化平台,为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网络化的链条式服务,打造创新型企业的摇篮,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重要阵地。截至目前,我市建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36家,全市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达5家,省科技产业园2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9个,孵化面积达68万平方米。
3、大力集聚科技资源
我市加快科技创新中心职能调整和全面建设,完善科技服务机制,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科技项目档案管理、上级科技政策服务和信息化科技项目系统建设等职能逐步健全。发挥政府主导的科技服务体系作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重点推进政策咨询、科技金融、技术产权交易、科技评价、大数据支撑等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一站式的科技服务平台,其中,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已基本建设完毕,即将正式上线服务。加快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的引进和规范,重点引进一批集知识产权、政策咨询、技术转移等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加强对科技服务机构的管理和评价,进一步规范我市科技服务市场。以多种活动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先后承办了“智能智造助力产业创新合作论坛”和“科技金融产业发展论坛”等大型活动,通过项目签约、主题报告、专家论坛等形式,搭建民营企业合作平台。多管齐下,打造全市的科技资源统筹服务核心,提升了我市对科技资源的吸聚能力。
4、推进深度融合创新
我市结合产业特色,以科技项目为纽带,加强建设统筹,资源共享、联合攻关,促进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深度融合创新。以一批龙头企业为载体,采取项目招引或联合攻关等方式,逐步构建产业提升的大格局。引进的庄林忠教授团队承担了新型铝合金轮毂制备技术的研发产业化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已制定并完善项目总体研制方案;江苏飞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海工特厚板轧制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总计投资2000万元,三年内预计将实现销售6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今年2月刚引入的“汽车电机、控制器研发与产业化”孵化项目及27人的研发团队也已正式入驻我局下属高新科技创新园。此外,移动POS设备、汽车车灯LED模组、环保水基阻尼LASD声学新材料和高铁智能化信息技术集成等一批与我市制造业契合度较高的产业化重大项目正有条不紊实施。通过面对特定产业、特定需求的研发支撑服务,为全市的产业转型提供精准的技术供给,通过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资金链的“四链联动”,高质量、高水平推动产业转型。
5、积极做强科技金融
我市开展了全市企业融资需求调查工作,对资金需求方式进行分类后,分别赴企业进行了政策宣传和业务对接。组织苏科贷合作银行召开了2019年工作会议,明确了全年工作目标,截至目前,苏科贷合作银行已增至6家,资金池3300万元,累计为超150家次的企业共计备案科技贷款5.5亿元。同时,以金融主题年系列活动为牵引,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银行、保险、担保、创投、科技金融中介等机构资源向平台集中,推动科技金融供需双方依托服务平台开展对接交流,满足科技型企业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融资需求。7月6日,科技金融产业发展论坛在我市隆重举行。活动以“产业变革、金融创新”为主题,设有主旨报告、巅峰对话、专题讨论、闭门会议、路演活动等环节,本次论坛是丹阳科技金融发展史上规模最大、参会企业最多、与会嘉宾规格最高的一次盛会,囊括了高端平台、银行业、投融资机构、本土各产业企业代表、优质科技项目等,汇聚金融资源,搭建投企沟通的桥梁。会上宣布成立了中国科技金融(丹阳)创新基地,并为中国科学技术成果评价(丹阳)服务中心揭牌,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服务产业发展,加速创建丹阳市科技金融创新生态圈。
6、提升民生科技水平
我市依托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在扶贫、环保、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中导入科技元素,努力提升全市社会事业成效和群众获得感。
着眼乡村振兴,开展精准对接活动。建立了我市科技型农业企业库,先后调研了华晟农场、丹和醋业、江南上一道、香海琴枫等10余家企业,认真收集了各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30余项。带领华都生态园、天叶农业等企业拜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同时,以农业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等方式带动农户增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转型。根据乡镇农业产业特色,有针对性邀请专家到镇(区)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服务活动,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目前组织活动2场,辐射农户130多家。
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活动。联合丹阳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社会志愿组织,围绕老百姓关注的一些疾病的预防和诊治,邀请专家在朝阳社区、陵口村、红光村等村(社区),开展健康知识宣讲活动10场,指导群众健康养身、科学锻炼。
培育双创氛围,开展科技创新专题活动。重点加强企业、农村创新创业人员的生产、经营和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各类创新创业人员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实践技能。目前开展了企业家大讲堂、高绩效经理人培训、高企申报政策解读等活动15场,培训人次达1500人左右。
推进科教结合,开展专题读书活动。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与宣传、教育等部门联动,由教育局主导开展了“阅读在身边,科技促文明”读书活动。通过引导青少年大量阅读科技书籍,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并邀请专家开展不同主题的讲座,讲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在青少年中树立科技改变生活的理念。
撰文、摄影:钧慧 鹏翔
市长黄万荣在论坛上热情洋溢地致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