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温馨园工作人员为入住老人提供护理服务
本报讯(记者 云莹 通讯员 马月芳 云宣)60岁以上人口48251人,占总人口的27.2%,云阳街道已处于老龄化社会。紧跟老龄化形势,近年来,云阳街道把发展养老事业作为事关社会和谐、全面小康的重大之策,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提早谋划部署,对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进行了规划布局,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正在逐步推进。
面对老龄化逐年上升的态势,云阳街道科学规划布点,着手对23个社区及16个行政村养老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点,使之相互策应、各具特色,杜绝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为养老产业的长远发展理清脉络。同时,成立了养老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民政、残联、规建、财政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职责分工;完善了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对重点养老产业项目按时间节点、按规划标准推进项目建设,并将养老产业发展任务目标纳入对村、社区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各地更加重视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
目前,云阳街道已建成公办养老机构2家,占地面积31亩,床位总数100张,共收住政府兜底养老人员82人;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个。除了通过政府投入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外,云阳街道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养老市场,培育和扶持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从全市范围来看,全市现已发展民办养老机构16家,占地面积23亩,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床位总数3512张,共收住老人1255人。
但养老体系建设推进中还存在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产业化程度较低、专业人才缺乏、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从调查看,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比例近59%,大大超过选择机构养老的22.1%的比例。”云阳街道有关负责人说,对老人们来说,家的感觉非常重要,去养老机构就成了孤寡老人;就子女而言,送老人去养老机构养老会“没面子”,不符合传统,花再多的钱也难以让人接受,有“不孝”之嫌。此外,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和床位闲置现象并存,结构性矛盾突出;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的机构较少,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难以满足;居家和社区养老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云阳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云阳街道将强化服务理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更好地满足市民养老需求,打造高品质区域性养老基地。“资料显示,到2050年,全国人口老龄化将达34%,养老需求巨大、产业前景广阔。为此,一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大力巩固养老工作基础,办好敬老院、养老院、托老所,搞好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发展与市民需求相适应的机构养老;另一方面,要依托街道区位、交通、生态优势,培育和引进高品质养老机构,面向全市吸引老人来云阳养老,推动我市养老产业做大做强。”云阳街道有关负责人说道。
与此同时,云阳街道将加强养老扶持政策的宣传落实,增强全社会关爱老人、服务养老的意识,强化“社会化养老”的理念;提升居家养老幸福指数,不断完善老年人家庭赡养和扶养、社会救助等政策,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建立长期照护保障、老年人监护等制度,加强环境建设和为老设施建设,推动老年大学向基层社区延伸,营造生活便利、健康舒心的生活环境;强化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为社区养老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使老人们在社区就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提升各类医疗机构养老服务能力,鼓励兴办护理型养老机构,推进医疗管理和养老管理的深度融合机制,解决“医疗机构不能养老、养老机构不能就医”问题。
云阳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云阳街道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机制,提高养老工作在高质量考核中的权重,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及时研究解决养老服务工作发展中的问题;推行“社区+”养老服务,“党建+居家养老”模式,推进街道、村、社区党政组织开展养老服务工作,形成养老服务整体合力和良好社会氛围;推进品牌战略,围绕打造特色产业体系,形成居家养老的乐土、机构养老的福地,积极争创镇江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试点街道;实行改革引领政策,重点在土地使用、金融支持上探索创新,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强化人才支撑,注重选拔养老产业发展人才,加快培养养老服务人才,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构建广泛覆盖的养老为老志愿服务体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