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教运动

核心提示: 至今,每当我回忆起那首“工作队、下乡来,贫下中农笑颜开;永远不忘阶级苦,多吃多占垮了台”的《毛主席派来工作队》歌曲时,当年那场声势浩大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筒称“四清”运动)的情形便浮现在脑海。

■刘联芳

1964年10月,笔者参加了中共江苏省委句容社教工作团。至今,每当我回忆起那首“工作队、下乡来,贫下中农笑颜开;永远不忘阶级苦,多吃多占垮了台”的《毛主席派来工作队》歌曲时,当年那场声势浩大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筒称“四清”运动)的情形便浮现在脑海。

1963年5月,中央出台了《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文件。根据这个文件,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丹阳县委派出千人工作队于当年进驻荆林公社作试点。当时的“重头戏”是直接把矛头对准生产队长及以上干部,发动群众对干部进行“四清”,即: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因此,群众习惯称其为“四清”运动。1964年9月,中央又发布《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明确了这次“社教运动”的性质、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等,重点把矛头直接指向那些农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1964年10月,江苏省委确定句容县为“社教运动”试点。由时任省委书记的江渭清带队,抽调全省党、政、军、大学生和农村优秀青年等各路人马共5万余人,组成“中共江苏省委句容社教运动工作团”进驻句容全县。当时,丹阳县委书记宋亚欣也带领了一个工作队进驻句容六里大队试点。当时,本人作为丹阳优秀青年选赴镇江集训后,于同年12月7日随工作队大军进驻句容虬山公社刘巷大队。

工作队进村后,把“扎根串连、访贫问苦、寻找根子、忆苦思甜、发动群众、封账夺权”作为发动群众的基本做法,广泛开展“忆苦思甜”活动,采用“比一比、看一看”方法,发动群众对干部“挑刺”。当时,由于对干部实行的是“夺权、斗争、上纲、放包袱”的策略,耳边也听到有些干部跳河、上吊、服毒自杀等“马路新闻”。

1965年春天,经毛主席亲自批示,中央发布了《关于纠正农村社教运动中存在的问题的通知》,简称“二十三条”通知,批评了一些地区对干部过“左”的做法,有力地保护了一大批基层干部免遭迫害。这对广大农村干部来说,就如“救命雨”,对工作队也是“指路灯”,社教运动从此沿着健康方向进行。

1965年9月,在完成句容“社教”试点后,工作队经过“集训”后,以中共镇江地委社教工作团的名义,进驻江宁县营防公社,本人时任新圩大隊农星生产队工作队组长。

岁月匆匆,往事如烟。当年轰轰烈烈的“社教运动”载入了中国运动史册,虽已过去50余载,但如今每当我回忆起来,仍是感慨万千。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