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

核心提示: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圈里的朋友也是朋友,也需要花时间经营和维护,毕竟朋友多了好办事。

■杨连波

 

有了手机微信,也就有了朋友圈。

现在就连陌生人见面,话还没谈上三两句,只要稍感投机投缘,根本够不上朋友的熟悉了解,甚至完全是出于一种礼节礼貌或者习惯尊重,一律掏出手机扫一扫,先加个微信好友再说。就好比男女处对象,互有一点好感当天可能就会搬到一起同居,至于最后能不能走到一起,谁也不会在乎那么多。

不忘老朋友,结交新朋友。于是,一次外出学习,朋友圈里多了几位会友;一次周末聚餐,朋友圈里多了几位酒友;一次休假出游,朋友圈里多了几位旅友……日积月累,朋友圈人数越来越多,来自五湖四海,职业三教九流,每天更新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天气冷了发个提醒,炒了道拿手好菜晒个美食,到了景点不忘发几幅美图,遇到点困难更要发个求助,就连经历件再平凡不过的事儿也能从中悟出些感慨道理,有点赞的,有吐槽的,有共享的,有秀爱的,天天手机提示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于是不知从何时起,朋友圈里流传着一个笑话,说夫妻之间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你没有加对方的朋友圈。

这两年因为工作调动连续换了几个单位,朋友圈跟着极速膨涨起来,幸福的烦恼也就接踵而至。有人喜欢使用各式各样的昵称代号,时间一长与本人根本对不上号,乍一联系瞬间又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相互尴尬。有的是在朋友圈里直接留单位和手机号码,必须抽出专门时间一个一个转存标注,往往姓名单位加职务长长一大串,费时费力也没办法,万一以后真能派上用场呢。有人几年不冒泡,忽然有一天发个笑脸打个招呼,基本上都是请托急事难事挠头事,真可谓善者不来来者不善。因为朋友圈引发的一个个“血案”,更是不胜枚举,常发朋友圈,谁会不挨“刀”!

受偏爱文科影响,从中学起就养成摘录“金句雷语”的习惯。先是浓缩精华一句一句练字般工整地抄上经典语录本,后来学会讨巧就从报刊杂志里寻出豆腐块直接剪刀加胶水抠出许多天窗,而自从有了朋友圈,海量的快捷新闻、实用信息和新奇趣事不说,平时集体发言连句话都说不全的人竟也妙语连珠,还有几人干脆冠名“某某夜话”“某某风语”,似名记专栏般每天坚持更新,充满哲思的文字,富有俏皮的语言,思想文采俱佳,每每读后都心生敬意甘拜下风,除了大大点赞更是一键收藏。小时候一撂撂剪贴本因时间久远遗失,而保存在手机朋友圈里的这些“夜话风语”却方便随时调阅评品。有一次不禁感慨留言:身边全是才子佳人,一下子感觉压力好大。不料竟也引得很多朋友“握手”深表同感。

在老一辈人心目中,志同道合也罢,臭味相投也行,无论益损,这才算是朋友。朋友圈里的朋友却不一样,可能只是一面之缘一事之交,甚至连点赞或喜怒哀乐的表情都没有,仅仅就是坚持每次给你一个关注,这与常来常往、携手共进的朋友相比显然差得太远,但这就是真真实实朋友圈里的朋友。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圈里的朋友也是朋友,也需要花时间经营和维护,毕竟朋友多了好办事。

 

责任编辑:dydaily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