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国家级非遗:丹阳黄酒的酿造故事

核心提示: 11月,丹阳酒厂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封缸酒传统酿造技艺保护单位”,丹阳黄酒再次在国家级的舞台上精彩亮相,展示了这张响当当的“丹阳城市名片”。

本报记者 萧也平 魏郡玉

微信图片_20191211090802

微信图片_20191211090720

11月,丹阳酒厂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封缸酒传统酿造技艺保护单位”,丹阳黄酒再次在国家级的舞台上精彩亮相,展示了这张响当当的“丹阳城市名片”。

传承了地方特有的历史文化,历经岁月沧桑却经久不衰,丹阳黄酒是我市特色传统产业,具有数千年的悠久酿造历史,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1958年建厂的丹阳酒厂是我市规模最大的“江苏老字号”企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封缸酒酿造技艺”的传统基地。丹阳酒厂在生产上始终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名酒——丹阳黄酒的独特传统工艺,开发出“旦阳”牌封缸酒、老陈酒、老酒、黄酒、白酒和休闲酒等系列产品,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成为我国甜黄酒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并跻身全国名酒生产企业行列。

承载历史,酿造文化,丹阳酒厂始终以弘扬丹阳黄酒历史文化为己任,努力做精做强黄酒产业,将黄酒和谐、柔顺、儒雅的品性有效植入消费者心智,把丹阳黄酒这一具有东方文化神韵、内涵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

“味轻花上露,色似洞中春”。今天,让我们走进丹阳酒厂,近距离接触黄酒的酿造过程,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微信图片_20191211090748

微信图片_20191211090758

微信图片_20191211090733

“我是酿造专业出身,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就有酒的情结在,于是毕业之后一心想回到丹阳发展本土的酿造技艺。”丹阳酒厂副总毛忠瑞去年被评为丹阳市非遗传承人,工作一丝不苟的他常常下车间进行指导,并要求每一个工人都秉承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把好每一个环节的关,为优质产品的产出奠定坚实的基础。图为毛忠瑞在酿造间测量温度。

24岁入行,64岁坚守,酿酒师蒋留芳在丹阳酒厂工作已有40载岁月了。40年的酿酒经历,让他整个人都散发着浓郁的酒香气。“我是里庄人,从小和父亲学习酿酒技艺,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对酿酒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因此我进入丹阳酒厂工作,我想能在酒中工作一辈子。”老一辈人的坚守令人动容,那熟练的操作手法更是让人啧啧称叹。“拌药搭窝”是黄酒传统酿造工艺中的一道工序,却是一项对体力和技艺双重考验的工序,要双手在陶缸里将米饭和酒药进行充分地搅拌,使每粒米饭均匀的粘满酒药。

雾气腾腾、酒气缭绕,走进酿造车间,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走近才看到几个工人正拿着铁锹铲着麦曲投入蒸好的米粒中,一粒粒晶莹的米粒瞬时被赋予了“酒魂”,开始了它成为黄酒的旅程。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相传这是大诗人李白在品尝了丹阳(丹阳当时被称为“南兰陵”)美酒后留下来的诗句……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