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鹏家庭农场在全市率先开展赤松茸种植试点

核心提示: 赤松茸,学名大球盖菇,是国际菇类市场的十大品种之一。

图为明鹏家庭农场的工人正在播撒赤松茸种子。

记者 姚磊 摄

本报讯(记者 姚磊)赤松茸,学名大球盖菇,是国际菇类市场的十大品种之一。因其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又因其生长过程中只消耗作物秸秆,生态环保,是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的典范。听闻珥陵镇明鹏家庭农场主唐黎明本月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进行试种,25日上午,记者便前往珥陵镇中仙村一探究竟。

“这些湿稻草将是赤松茸接下来2个月生长的温床,预计今天下午就可以铺放到位,种子也能全部播撒完毕。”记者见到唐黎明时,他正在家庭农场南侧的一方稻田里忙着指导工人给赤松茸铺放秸秆基质,不远处还有七八名工人陆续将湿漉漉的秸秆捆运至此。记者在田边看到,约2亩大小的稻田内整整齐齐地堆放了10多排完全浸湿的水稻秸秆,每一排有40多厘米高,最上面撒了薄薄的一层红色的菇种,放眼望去整齐划一,颇具规模。

明鹏家庭农场一位姓蒋的工人告诉记者,从本月11日起,她便受雇来到农场干活,每天早上7点左右就开始铺放水稻秸秆并播撒种子。“这些稻草已经铺了十多天,全部是农场的水稻收割后留下来的,事先经过太阳暴晒,接着又用水浸泡了3天,最后才打捆运到这里。”该工人告诉记者,赤松茸生长过程中只需要新鲜秸秆作为原料,不用添加其他辅料。在种子全部播撒下去后,还需要在基质上方覆盖一层泥土,为发菌培养提供有利条件。

据农场主唐黎明介绍,赤松茸是市农业农村局的专家10月在福建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考察交流时所关注的食用菌品种。由于该品种去年才开始在江苏地区种植,因而没有大规模开展。他今年争做吃螃蟹的第一人,原因有两个:一是受农业农村局推荐作为本市种植试验点,观察种植成效,为后来者积累相关经验;二是调整家庭农场的种植结构,以获得更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唐黎明说,今年的水稻收购价格低于往年,而土地租金等成本却逐年增长,走传统种植的路子越发艰难。他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花4000元购入了130袋赤松茸种子,以期在明年春节前后出菇,获得经济效益。

“此前我做过调查,以一亩地出菇15吨计算,预计亩效益将超过2万元。赤松茸试点如果能够获得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目前农场种植结构调整难的问题。”唐黎明表示,倘若试种效果好,他有意向扩大种植规模,同时向食用菌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带动一批村民致富。

“其实赤松茸相对于其他食用菌品种来说,其种植过程中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废弃秸秆的回收再利用。”相关专家认为,种植赤松茸除了帮助农民增收外,生态效益也不容小觑。据了解,目前我市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一般,而赤松茸种植过程中平均每亩可消耗10~15吨秸秆,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生态农业的特点。而利用冬闲田安排种植,与水稻进行轮作,其种植后的残留基质可降解成为肥料,又可发展循环农业,是广大农民的福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