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川
“戴丹阳眼镜,看美丽中国,游今日世界”应该是丹阳眼镜最响亮的广告语,它涵盖了“丹阳眼镜之都”的美名,凸显了丹阳眼镜在丹阳乃至全国的重要地位。这一巨大成果,也成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最有力的佐证。
说起如今闻名遐迩的丹阳眼镜,其经历与当年深圳的小鱼村有些相似: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批由上海、苏州、无锡等地下放回乡的眼镜工人师傅,被丹阳司徒、大泊的大队分别聘请去办起了初始的社队眼镜厂,从而奠定了丹阳眼镜的基石。那时的眼镜厂仅有五六间简易窝棚厂房、土法上马的简陋设备,眼镜制作工艺全凭手工操作,打磨一副眼镜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整个过程几乎要用上一天时间。由于缺少专业的验光设备工具,眼镜度数全凭工人师傅目测的经验和感觉把关,但大家硬是靠着这坚韧不移的“蚂蚁啃骨头”精神,逐步做大了眼镜生产的规模。
之后,随着社会对眼镜的需求量快速增长,乡镇办眼镜厂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丹阳华阳眼镜市场应运而生。眼光敏锐、脑子灵活的浙江人率先在市场内做起了眼镜生意。为使眼镜生产形成专业规模,当时丹阳专门成立了眼镜总厂和眼镜科研所,帮助各厂与上海、北京、南京等地的院校挂钩,培训技术骨干,引进技术人才,联合研制开发新品种。同时以实力强的眼镜厂为基地,从国外引进一批先进设备,形成了全县镜片、电镀、元配件生产的专业化和研制、检测中心,既避免了一批小企业重复设备投资,又保证了标准眼镜产品的规格质量。
眼镜品种的不断更新使其保持了畅销不衰的势头。那时丹阳眼镜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设立了一千余家眼镜销售信息点,及时搜集社会上的各种需求变化,适时引导抓好产品的升级换代。1986年初,镇江眼镜总厂重点销售区东北市场一度出现洋货参与竞争,该厂随即研制出50多种高档优质产品投放市场,很快重新控制了那里的局面。1987年底,丹阳乡镇办眼镜厂已发展到400余家,年产眼镜650万副,成为乡镇办工业的一大支柱,被誉为“新崛起的眼镜之乡”,当时的人民日报市场版,中外产品报等都在重要位置作了详细报道。
丹阳眼镜产业的迅猛发展一度也曾受到“浙江假鞋风波”的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镇江眼镜总厂从德国引进了世界先进潮流的树脂眼镜光学薄膜技术,经技术攻关小组近两年的试产后成功投放市场,并一下子成为消费者的新宠。一些不良厂家为了牟取暴利不惜降低成本,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各种无序、恶意竞争相继出现,丹阳眼镜市场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曾一度跌入谷底。
痛定思痛,置之死地而后生。事件发生后,我市下全力狠抓整治,市质检所选派精干人员在市场内设立眼镜检验室,对上柜眼镜把关。与此同时还对眼镜企业直接进行产品检查和员工培训,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并帮助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经过从上到下、由内而外的潜心整治和有效管理,1998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丹阳眼镜展开了整治验收现场会,充分肯定了丹阳眼镜市场整治成效,并在央视新闻、中国质量等重量级媒体上作了宣传报道,丹阳眼镜市场的声誉逐渐得到恢复,1999年被省技监局授予“购物放心专业市场”称号,至此,丹阳眼镜迎来了又一个美好的春天。
“让丹阳眼镜名扬华夏,走向世界”成为新世纪丹阳眼镜人发出的最响亮誓言。对此,一些上了规模的企业纷纷新扩或重建标准厂房,增添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生产各用途成镜、配装眼镜、角膜接触镜、镜片架、镜片毛坯、镜盒以及与其配套的原辅材料、设备仪器等,形成集生产、经营、标准检验、培训为一体的行业体系。企业的活力满满也助推整个眼镜行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行业发展成一个充满潜力的朝阳行业,也让丹阳成为全国眼镜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基地。
提升了档次,上了台阶,名声在外的丹阳眼镜一切都沿着国际化发展轨迹运行,采用先进管理模式进行lSO质量体系认证,开发高品质纯钛眼镜架系列,引进德国、日本、韩国光学树脂基片和加硬加膜流水生产线350条,形成自研发专利品牌,涌现出一大批像明月、亚细亚、鸿晨、尊龙等优秀企业。
2014年5月1日,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盛装开业,丹阳眼镜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家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控测中心,全国第一家眼镜研究所,国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相继落户丹阳,既为丹阳眼镜行业自主创新保驾护航,又促进了丹阳眼镜产品质量的提升。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立足国际化高度,以规模化、科技化、专业化的崭新姿态,傲立于中国乃至世界眼镜市场行列,引领中国眼镜市场新潮流,巩固丹阳眼镜行业在中国的龙头地位,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眼镜之都。
在眼镜城内的千余家商铺里,不仅可买到价廉物美的眼镜制品,一批货真价实的万宝龙、蔡司等全球知名品牌也纷纷亮相,眼镜品种的系列化、品牌档次的多样化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顾客纷至沓来,不仅平日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逢年过节前往购买眼镜的外地顾客更是摩肩接踵、人头攒动。
随着眼镜行业成为丹阳第一特色传统产业,全市从事眼镜行业及配套工贸企业已超2000多家,眼镜生产企业600多家,从业人员7万多人,销售额超1亿元以上企业8家,5亿元以上企业2家,眼镜行业注册商标320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省著名商标15个;年产镜片3亿多副,占全国总量的75%,世界总量的50%;镜架产量1亿多副,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全球每两个人戴的眼镜中,就有一个人的镜片产自丹阳。2016年,全市眼镜行业实现销售140亿元,外贸直接出口3亿多美元,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及欧美等国。丹阳已成世界最大镜片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眼镜产品集散地,并先后荣获“中国眼镜生产基地”“中国眼镜出口基地”等荣誉。如今,丹阳眼镜又从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向精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为特征的新型模式转变。
新打造的丹阳眼镜风尚小镇依托高铁站,以眼镜产业高端化发展为重点,着力于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相互交融,拓展五大眼镜产业平台,以城市能级提升为方向,打造小镇生活配套带、文化休闲带、旅游景观带,挖掘眼镜产业价值、文化内涵、时尚元素,助力丹阳眼镜继续引领国内新潮流,稳健迈向国际化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