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须俊 通讯员 刘建华 杭俊明
图为养殖户代表在论坛现场交流
11月12日至14日,以“推行智慧生态健康养殖、促进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全国第二届现代渔业论坛在我市举行。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我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教授,不仅为推进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建言献策,还为养殖户现场把脉开方。这场渔业论坛为省内外众多渔业养殖户搭建了一次科技交流的平台,受到了他们的异常追捧。
今年上半年,国家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经国务院同意、专门针对水产养殖业的指导性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如今环保风暴下,水产养殖如何走产地优美、产品优质、产出高效、产业优化的绿色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之路,成为渔业科技工作者和养殖户共同关注的话题。
上午八点多,我市不少渔业养殖户代表已早早来到论坛现场。访仙镇渔业养殖专业户黄德方告诉记者,他养殖了40亩螃蟹,60多亩小龙虾。虽然今年螃蟹价格较往年下跌不少,但他今年的螃蟹收入能与去年持平。“今年我养的螃蟹不仅产量高了,而且大规格蟹也多,市场上大规格螃蟹是论个卖,一只售价在50~60元。”老黄说,正如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所讲的今年虾蟹养殖遇到了瓶颈,结构性过剩也是一个原因,所谓结构性过剩就是指养殖的很多虾蟹达不到精品要求,从市场情况看,市民对精品虾蟹需求大且价格高。因此,虾蟹养殖技术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唯有养好蟹、养大蟹才能取胜市场。
记者在论坛现场看到,不少养殖户代表在短暂的中途休息时,还聚在一起相互交流探讨渔业养殖的心得。“参加渔业论坛讲座的都是国内定尖的渔业专家,可以说是一场渔业科技的盛会!”云阳街道大圣村青虾养殖合作社的眭兆荣告诉记者,这些年,合作社社员养殖的是太湖一号青虾,由于虾子品质好,吸引了商贩到塘口收购,全村600多亩青虾基地亩效益达2000元左右。这次听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专家有关青虾“太湖2号”选育与高效养殖模式的讲座后,我们准备不断优化品种,在青虾的生态高质高效养殖上有个新突破。
在观摩我市工厂化养殖基地及尾水处理设施时,司徒镇雨禾家庭农场的罐体养殖基地和丹阳现代生态水养殖场的工厂化水槽养殖设施,引起了省内外县市渔业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关注。
来自盐城市滨海水产站的于忠城说,雨禾家庭农场作为我省首个圈养式水产养殖试验示范点,在渔业生态绿色养殖上探索出一条新模式,这种渔业养殖模式理念新、设施新,是池塘工厂化养殖系统的最前沿技术,通过半自动循环养殖实现零排放,非常环保,值得养殖户学习和借鉴。来自山城重庆的一位养殖户认为,丹阳渔业产业颇具亮点,今后将加强与我市水产养殖大户和渔业合作社的交流。
“这次现代渔业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发展论坛能在丹阳举行,是对我市渔业工作的鞭策和鼓励。”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河蟹、青虾、甲鱼、小龙虾等特色渔业蓬勃发展,特种渔业养殖面积5.8万亩,占全部渔业养殖面积的67.36%,并形成了青虾特色养殖区域,构建了河蟹生态养殖新模式,长江特色渔业和休闲渔业也具有一定规模。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促进智慧渔业等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落地生根,推动科技兴渔、绿色兴渔迈上新的台阶。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表示,近年来,河蟹养殖产业可谓起起伏伏,起的是气候风调雨顺,河蟹规格大、产量高,伏的是河蟹价格低迷、高低不一,加上资源约束、环境高压,河蟹养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探索安全生产方式、生产绿色水产品,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交流,引导大家积极应对当前渔业状态,发挥渔业的重要生态功能,为广大渔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