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生根
日前,我整理书柜时,发现了一本购煤证,红彤彤的塑料面上印有“丹阳县民用煤球购煤证”这些大字,内页有户主姓名、人数、供应量、供应单位、购煤记录等,不禁使我回忆起五十多年前居民用煤的往事,一时颇有感慨。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遭受连续三年的特大自然灾害,不少种地农民粮食欠收,甚至绝收,国民经济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各种物资、生活必需品相当匮乏,国家对所有商品实行计划供应,布票、粮票、肉票、糖票等应运而生,就连城市居民用煤也实行了计划供应。
当年,丹阳的供煤规定是:每户供应蜂窝煤120斤,每增加一人就增加20斤。对此,多数家庭抱怨称“煤不够用”。那年我家住在老北门大街,家家户户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煤炉生火。烟火袅袅升起,渐至浓烟滚滚,整个街面上乌烟瘴气,不少行人掩鼻而过……
我的父亲在丹棉厂工作,母亲是家庭妇女,我和弟妹三人均上学,靠父亲一人工资养家糊口,经济十分拮据,全家每月只有200斤蜂窝煤,不够用,又买不起黑市煤。正当一筹莫展时,我父母亲动脑筋想办法,在北郊开荒种地,种了不少小麦、玉米,无论是赤日炎炎的盛夏,还是数九寒冬,父亲从丹棉厂下班回来后,总是挑着一担粪赶到田里,施肥、除草忙个不停……父母亲种地辛勤劳作,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辛劳,却换来了丰硕的劳动成果,既解决口粮不足,又解决了用煤不够的困难。后来,父亲还请瓦匠在自家天井披屋内砌了一个灶头。除了烧开水用煤外,其余像烧饭、炒菜这些事都在灶头上烧柴草,每年可节省下不少煤。
自从我成家有了孩子后,就与父母亲分了家,单独立户。每月供应蜂窝煤200斤。因我们夫妻白天要上班,早上没时间生煤炉,只能将煤炉封起来过夜。刚开始晚上封煤炉,因炉门封得太死,第二天早上打开炉门已熄了火。我和爱人要上班,小孩要上学,我心急如焚,满头大汗,急忙到屋后父母亲那里过火……从此我掌握了晚上封煤炉的诀窍,封炉要炉门留一条细缝,才能确保第二天早上煤炉不熄火。由于封炉无形之中浪费了不少煤,用煤不够,好在我在县汽车运输公司工作,与丹化厂有工作协作关系,每月丹化厂供应我15公斤一瓶的议价液化气。平时烧饭、炒菜都用煤气,一年下来节省不少蜂窝煤,以接济亲朋好友。
自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大多数家庭都用上了安全、干净、方便、高效的天燃气,过上了现代化生活。但我总和家人说,决不能忘记过去的苦日子,要忆苦思甜,才会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