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合同卖了亲戚借其居住的房屋
检察机关审查后认为其构成合同诈骗罪而非诈骗罪
本报讯(记者 王国禹 通讯员 单健)本是亲戚提供的借住房,但蔡某却伪造房屋买卖合同,将房屋卖给他人。这属于诈骗罪,还是合同诈骗罪?案件定性不同,量刑也存在很大差异,8日,记者从市检察院了解到,检方最终以涉嫌合同诈骗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采纳后,判处蔡某有期徒刑二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据检方介绍,蔡某是一名“80后”,自从母亲去世后,便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败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把自己家里的房子也卖掉抵了债。在此之后,蔡某的姑姑施以援手,不仅借钱给他,还把自己家闲置的房屋借给他们父子俩居住。而蔡某也立即找了份正当工作,每个月能有五六千元收入,但由于不能满足他的日常开销,所以在城区认识了一些做平台投资的人之后,便心生羡慕并铤而走险,瞒着他的父亲干起了“空手套白狼”的赚钱门路。
2018年10月上旬,蔡某伪造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虚构其亲戚早已将该房产卖给他们父子的事实,并在某房屋买卖微信群发布了卖房信息。谢某某看到该卖房信息后信以为真,便与蔡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支付了35万元的购房款。此后,蔡某将骗得的35万元全部投入网络投资平台,结果血本无归。
案发后,侦查机关以蔡某涉嫌诈骗罪,将其移送市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机关审查后,认为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而不是诈骗罪。
据承办检察官介绍,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是刑法规定的两种不同的罪名,其构成要件和法定刑有着重大的差异。合同诈骗罪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利用“合同”设定的权利义务骗取他人财产权,并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而诈骗罪仅仅是以骗取的方式侵犯他人财产权的行为。按照蔡某的犯罪数额,如果以诈骗罪起诉,可能判处六年以上、八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如果以合同诈骗罪起诉,可能判处二年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检察机关审查认为,蔡某先是伪造购房合同,又与谢某某签订房屋买卖合同,骗取购房款,同时侵犯了他人财产权和市场经济秩序,被害人谢某某正是相信了假的购房合同而交付了35万元,蔡某的行为完全符合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据此,检察机关依法以蔡某涉嫌合同诈骗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最终,法院采纳检察机关指控的罪名及量刑建议,以合同诈骗罪判处蔡某有期徒刑二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