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成为“哏”,滋味大不同

核心提示: 70年前:人们自古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吃肉的记忆见证着社会发展的大变迁。

本报记者 溢真 通讯员 姜凌燕 龚小勤

图为逍遥山庄收藏的肉店老照片和现今食品总公司营销现场。

记者 溢真 通讯员 姜凌燕 摄

70年前:人们自古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吃肉的记忆见证着社会发展的大变迁。农村作者龚小勤曾描绘道,“那时家里很穷,经常有上顿就无下顿,尤其每年的三春头青黄不接时,更是度日如年。要想吃肉难上加难。一年到头父母也舍不得买点肉,除非过年过节、家中来客,桌子上才能见到肉。童年时天天盼着过年过节,天天盼着家中有客来,那就有肉吃了。我盼客来,又盼客快走。原因是客走了,剩下的肉都归我吃。”穷人一年也难吃上一次肉,有时热天吃剩下的一点肉都会装好盘把它放在篮子里,用一根绳系着篮子吊在井中过夜。一次夜里下雨,因为井中还放着一盘肉,龚小勤娘披了一件蓑衣直奔井口。趁着闪电,忽见井旁站着一黑影,龚小勤娘吓坏了,跌倒在地,那黑影赶快上前扶起他娘。原来是隔壁邻居从小父母双亡的王二光棍。第二天叫王二光棍来吃饭吃肉,以示感谢。但王二不肯来,说:“夜里到井边,就是为偷吃井中的肉。我错了。”这故事可见旧时吃肉是真艰难。

70年后:近几个月,因为猪肉价格走高,网上各种有关猪肉身价高的“哏”多了起来。如,这年头能吃上肉的都是土豪;一斤猪肉一斤蟹,螃蟹吃完肉降价;“老说不想上班,你啥家庭啊?难道你家里有猪?”;把猪肉当成炫富的首饰等等。但今天的猪肉价格波动,与70年前的普通群众难有肉吃完全不同。随着经济的发展,从吃肉凭票,到肉店、卤菜店遍布城乡、大街小巷、超市卖场和农贸市场。从挑肥嫌瘦、抓阄取肉到今天挑瘦嫌肥、想吃肉就到肉摊买,瘦的、肥的、排骨、杂碎,指哪割哪,要多少称多少,摊主还奉送笑脸。超市柜台里分类妥当,明码标价,买肉简便快捷。除了保健专家提醒人们少吃红肉,市民早实现了吃肉自由,吃肉已是人人可得的寻常消费。从吃不饱到吃饱,再到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文化,人们再也回不到那个没有猪肉就不“幸福”的年代了。据有关部门介绍,丹阳城乡目前有猪肉经营门店、摊位共约一千多家。市食品总公司作为丹阳地区生猪定点屠宰的企业,每年屠宰生猪20多万头。市食品总公司目前设法从外地调入生猪,保证丹阳市场猪肉供应,确保肉制品安全。国营肉店“丹食肉庄”也通过上柜新鲜猪肉和牛肉制品、充值打折、每周特价等活动适应市场。水中仙、天禄人家饭店、桂花食品厂、李家大院、金鸡饭店、贤桥牛肉店、张埝盐水鹅公司、坤泉老味道饭店、老四牌楼熟菜店、鑫海海鲜公司等都加大牛肉、盐水鸭、盐水鹅、河鲜、海鲜菜肴的营销,荤菜选择岂止只是吃肉?

“天泰杯”征稿:沧海桑田,新中国迎来了壮丽70年。“商界在线”专刊与“一坛好酒”丹阳市场经销商丹阳天泰烟酒餐饮商贸有限公司联办“70年商界故事”有奖征稿活动,诉说丹阳人身边的消费故事和商界变化。欢迎提供稿件、素材、选题和老照片等。活动结束后将公布获奖者名单并发给奖品。征稿热线:13615299669。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