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监测演练“速度”上演

核心提示: 昨日8:30,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丹阳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站办公室响起。这标志着为期一天的丹阳2019年环境应急监测演练活动正式启动。

本报讯(记者 丽萍 通讯员 贺健) “你好,是环境监测站吗?在玉谭路上一辆槽罐车发生交通事故侧翻,引起液体泄漏,请速来监测处理。”昨日8:30,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丹阳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站办公室响起。这标志着为期一天的丹阳2019年环境应急监测演练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演练模拟一槽罐车发生交通事故侧翻后,车上载有的酸性液体储罐发生泄漏。

接报后,市环境监测站立即启动了环境监测应急预案。15分钟后,监测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并立即投入了战斗,通过了解、查看现场状况,结合气象、水文参数等条件,现场调整了应急监测方案,决定在事故发生地点玉谭河上游1000米,玉谭路桥下游500米、下游2000米,以及附近水厂取水口上游500米和水厂取水口等多个点位进行采样分析。12:00出具了第一份应急监测快报,监测结果表明槽罐车泄露液体为硫酸,现场产生的刺激性气体为二氧化硫。在处理事故的同时,应急小组还将进行隐患排查,排除因突发环境事件产生的各类隐患,进行现场环境清理。15:00出具了第二份应急监测快报,监测结果表明此次事故泄露出的污染物未对附近河流、空气和土壤产生影响。在环境监测各项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后,应急指挥部下达命令,解除安全管制,演练结束。期间,应急小组对应急监测全过程进行了事中、事后等信息的报送和发布,演练预定科目均在规定时限内完成。

“突发环境事件中,前半小时可以说是应急救援的黄金时间,处理得当,能大大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相关负责人说,此次演习进一步提高了我市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水平,增强了应对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同时体现了应急响应的反应速度。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