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登铁塔

核心提示: 少时,在我们村后的西北方向有一座铁塔。听村民们讲,铁塔建于解放初期,是南京来的一批大学生设计建造的,至于为什么在这交通极不方便的偏僻乡村建造铁塔,村民们没有提起过,不知其中的原由。

■赵理章

少时,在我们村后的西北方向有一座铁塔。听村民们讲,铁塔建于解放初期,是南京来的一批大学生设计建造的,至于为什么在这交通极不方便的偏僻乡村建造铁塔,村民们没有提起过,不知其中的原由。

铁塔呈三角形,塔底占地面积十多平方米,塔高约有五十多米,塔顶平台约三平方米,塔脚在地面上没有水泥墩,看上去铁塔好像是从地上的草坪里“长”出来的。铁塔的南面一角从塔底一直到塔顶焊接着约三十公分一节便于攀爬的攀爬阶,整座铁塔设计建造相当精致美观,塔身涂有桔红色防锈漆,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从远处看上去,我觉得铁塔很“苗条”,犹如一个亭亭玉立的“美女”雕塑。铁塔四周没有围栏,没有看护人员,全天开放着,不论男女老少,随时任其攀爬登顶。

铁塔刚建好的最初几年里,周边几公里范围的村民、儿童都感到很稀奇新鲜,毕竟在五十年代初,在我们吕城乃至丹阳境内的高于五十米的建筑物是少有的。

有了这座铁塔,我们这些住在附近的孩子可以说沾了大光,多了一个好玩的新去处。每次,相约几个小伙伴,大家一起来到铁塔下嬉戏攀爬,我们常常比赛哪个爬得最快。我胆子小,在最初的几次攀爬中始终不敢爬上顶,才爬到三分之一的高度时双腿就微微发抖,耳旁的风“呼呼”地吹着,我害怕得很,如遇大风天气更是不敢爬。每次和我一起来的同伴都很利索地陆续爬上了塔顶,其中一个小伙伴大我一岁,他从来都不从攀爬阶上爬,而是从铁塔中间的斜横梁上直接登爬上去,总是第一个到达塔顶。每当这时,我都会用羡慕的目光看向他们,从塔顶下来后的他们也时常会炫耀地说自己看到了最远的什么地方,街上(吕城镇)也看得很清楚,我的心里被他们说得“痒痒”的,我多么渴望自己也能爬上去一次看看远处,感受下登上塔顶的感觉。

一天上午,风和日丽,我们几个小伙伴又相约登爬铁塔。去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今天天气这么好,这次我无论如何也得爬上去。一转眼便到了塔下,我鼓足了勇气,下了狠心“硬”着头皮,双手紧紧地抓住攀爬阶,小心翼翼地一脚一蹬慢慢往上登爬,两眼不敢朝下看也不敢朝远看,在我的上面下面各有一个同伴“守护”我,陪着我慢慢往上登,让我别怕,同时还嘱咐我千万不要向下看,因越往上爬离地面越高,看地就更觉害怕,越往上风也感觉越大,我的心里虚虚的,两腿也在“嗦嗦”地颤抖着,我爬上几节就抱住角钢架歇一会儿,定定神、稳稳心。快到塔顶的时候,我手心上已是湿漉漉的了。当跃上塔顶平台最后一步时,我激动不已,多亏了我的决心以及同伴的帮助鼓励,这次我终于登上了塔顶,盼望已久的愿望也得以实现。

站在塔顶的平台上,我只觉心旷神怡,要尽情地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喜悦。我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曾已被多少人摸过的平台栏杆,我的眼仔细地观赏着近在咫尺的精美塔顶,我虔诚专注的眼神不放过塔顶的“一草一木”,再将眼光移向远方,大大小小的村庄尽收眼底,我们的村庄感觉靠得很近很近,好像就在塔的底下。在东北方向的五公里外是我们的吕城集镇,朝着这方向,我静静地站着不动,用好奇的目光足足凝视了好几分钟。位于原吕城大队部(村委)附近吕渎河口入大运河处的“黄泥坝”大水闸也清晰可见,吕城镇上的几百幢民房被一条浅黄色“带子”(京杭大运河)分隔成南北两块。

塔顶这美丽神秘的“观光圣地”,我终于也到此一游了。

 

责任编辑:吴淋淋
相关阅读: 铁塔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