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大型电力灌溉区在珥陵

核心提示: 新中国成立初,苏南行政公署在丹金溧漕河两岸的珥陵和横塘地段,由国家投资,于1953年5月建成全国第一个大型电力灌溉区。

■刘联芳

新中国成立初,苏南行政公署在丹金溧漕河两岸的珥陵和横塘地段,由国家投资,于1953年5月建成全国第一个大型电力灌溉区。

珥陵电力灌溉区,东至丁义河,西至简渎河,南到珥陵镇新河,北至江南运河,长约13公里,涉及周围乡镇的145个行政村、429个自然村,受益田亩达135000余亩。1952年3月,苏南公署开始筹建,同年10月成立了丹阳珥陵电力灌溉工程处,主任由时任丹阳县县长的薛晓春兼任,下设工程、设计、宣传三科,分别由高俊杰、陈庆和张一帆担任科长,从组织领导上保证该工程的运转。

珥陵灌区系近代式农田水利灌溉,复杂而又带有季节性。该工程突破了传统的先提水入塘,再用水车送水入田的间接灌溉模式,而是采用电力灌溉、由渠道自流入田的方式。该工程沿珥渎河建了8座隔河相望的抽水站,灌溉系统采用干渠、支渠、分渠和引水沟的四级制,整个灌溉区渠道总长400余公里,完成土方约120万立方米。

工程于1952年11月全面动工,于1953年4月竣工,5月5日举办剪彩仪式,参加典礼的有当时的丹阳县党政领导、灌区建设工程的技术人员、工作人员及人民群众达数千人。6月15日,电灌区8个电灌站全面放水。

从此,珥陵范围内结束了千百年来人力车水、靠天种田的历史,在丹阳水利建设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珥陵电力灌区的建成,不但解决了13万多亩农田灌溉,而且培养了一批水利干部和技术人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