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猕猴桃种植大户转型成为大闸蟹养殖专业户 梅亚伟迎来人生的丰收时刻

核心提示: 秋凉景美、螃蟹正肥,梅亚伟终于迎来了人生的丰收时刻。

本报记者 魏郡玉

秋凉景美、螃蟹正肥,梅亚伟终于迎来了人生的丰收时刻。

从远近闻名的猕猴桃种植大户,转型成为大闸蟹养殖专业户,梅亚伟用了5年时间。5年间,从满怀期望入场,到满身债务转行,接触农业后事业的高峰低谷,梅亚伟都一一经历。旁观者看到他在猕猴桃事业低谷时的苦苦支撑,也看到他在大闸蟹丰产时的会心一笑,可那身后的辛酸只有他自己懂得。

昨天上午9点,天气晴朗,微风送凉,在司徒镇前闵村的一片蟹塘里,水面波光粼粼,每个水塘都种植了大面积的水草,塘岸边不时可看到一只只爬上岸的“蟹将军”。养殖户梅亚伟正在巡塘,时不时拿着网兜捞几个螃蟹出来观察长势,沉甸甸的螃蟹挥舞蟹钳,十分活泼。

据介绍,梅亚伟的蟹塘占地300多亩,自从猕猴桃树被砍后,他就一门心思扑在了螃蟹养殖上,这300多亩的蟹塘注满了他的心血。

一块浮板,一根撑杆,迎着秋风巡塘,如此安然平静的画面下,梅亚伟的内心却难以平静。“脚下这片蟹塘,去年还是一片猕猴桃林啊!”5年前,梅亚伟从江阴来到丹阳,在前闵村承包了120多亩土地,从事猕猴桃种植。由于气候、技术、销路等多方面的原因,到猕猴桃种植第5年的时候,梅亚伟已经负债累累,亏损400多万元。几番挣扎下,梅亚伟忍痛伐尽猕猴桃林,转田为塘,跟随父亲学习螃蟹养殖技术。

种植猕猴桃虽然失败了,但是梅亚伟从未后悔过,他说:“创业没有一帆风顺,那5年与猕猴桃林作伴的时光完全改变了我,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细心钻研的品质,对我现在养殖螃蟹也是有益处的。”虽无后悔,却有遗憾,梅亚伟坦言,一心扑在猕猴桃树上的他忽略了家庭,对孩子们的关心都不如在猕猴桃上投入的多,现在转行养殖螃蟹,他也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今年的螃蟹亩产能达250斤左右。”梅亚伟说,虽然今年螃蟹价格不是太理想,但亩效益也可以达到四五千元。梅亚伟表示,他对农业依旧有着极深的热爱,只是换种形式继续出发。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曾经寄托着梅亚伟浓浓期望的猕猴桃林,如今翻为蟹塘,以另一种方式,为梅亚伟铺就前进的路。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