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式”旅游或成旅行新方式

核心提示: “十一”黄金周过去不久,很多丹阳市民选择错峰外出游玩,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社交平台被各种网红景点、网红美食照片刷屏。

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国庆)“十一”黄金周过去不久,很多丹阳市民选择错峰外出游玩,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社交平台被各种网红景点、网红美食照片刷屏。随着社交媒体时代到来,一大批集聚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观被发掘,成为人们追捧的“网红打卡地”。而随“网红”旅游产品一同出现的“打卡式”旅游,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旅游模式,为越来越多的丹阳人接受与认可。记者近日采访时,许多丹阳市民表示“打卡式”旅游契合当下年轻人的需求,是时尚的表现。但也有人认为,这种旅游模式背离了旅游的真实意义。

 

“打卡”旅游渐成新潮流

去网红城市打卡,已成为一种出游的新趋势。市民李女士就是其中的追随者之一。前不久,她和朋友去了武汉旅游。说起为何选择武汉作为这次出游的目的地,她表示,来自于抖音上记录武汉的视频。“抖音等社交媒体让我对这个城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里的美食文化,勾起了我的味蕾。”李女士说。在武汉游玩的几天时间里,李女士不仅将出发前所做攻略里的网红地游了个遍,还逐一“打卡”了当地各类网红美食。她国庆期间发布的数条朋友圈,内容也多与此相关。“排了2个小时队,终于吃到了‘武汉热干面’。成功打卡!”她在朋友圈中这样写道,并附上照片。

记者走访了解到,许多市民和李女士一样,将网红店、网红景点作为自己出游的“打卡地”。为一睹“网红”的风采,很多人不惜排上三四小时队,或忍受人挤人、人挨人的场面。“来一个地方,不看它的网红景点、不尝它的网红美食,那还算来过吗?”“我们就是冲着这些‘网红’去的”……部分受访对象这样说道。

“打卡式”或背离了旅游价值

对于奔着流量、展示而去的“打卡式”旅游,也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在学校任教的王先生,对如今在年轻群体中流行的“打卡式”旅游就不认同。他直言不讳地说,“打卡式”旅游是伴随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光从经济角度看,那些经互联网传播发酵而火起来的旅游产品,在短时期内能迅速为地方聚集人气,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但如果大家都秉持“我来过、看过,拍照发个朋友圈完事”的想法,这势必背离了旅行的价值所在。“旅行的意义在于增长见识,获得精神的愉悦。如果纯粹为发朋友圈展示你到过一些受欢迎的地方,我觉得没必要。人挤人,旅游体验感肯定不会太好。也会给各旅游景点、门店带来各种问题,很难带来真正的‘消费升级’。”

景区应靠品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移动互联网将一个又一个景点、城市包装成“网红”。在获得大量关注和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催生了各种“打卡热”。丹阳山水旅行社负责人、资深旅游人吕铁勤表示,“打卡式”旅游的出现,与社会心理、生活态度、互联网传播效应等密切相关。借助互联网的影响,人们直奔心仪的网红地“打卡”。快捷方便的交通,也使得“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现实。从深层次来分析,“打卡热”背后反映的是民众的跟风、从众行为,它改变了旅游的内涵和目的,让旅游变成了身心俱疲的负担。究其原因,他认为,网红景点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恰好印证了差异化需求正在推动旅游市场的细分。在当前文旅发展背景下,旅游消费不再是过去的“老三件”——故居、铜像、照片,而是更注重参与性和体验性带来的旅游新刺激点。反观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脉络,从早期的游记、攻略,到现在的朋友圈、短视频,互联网搭起了旅游目的地与游客的认知桥梁,让那些当上“网红”的旅游产品获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景区和旅游项目资源的发展模式,要树立精品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去发现、挖掘和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真正将旅游产品从一次性消费品,提升为经得起重复消费的耐用品。”吕铁勤说。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