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裕隆 通讯员 惠阳 雪婷
记者 裕隆 摄
每天在养老院为老人擦洗、翻身,甚至清理大小便……你能想象,一名90后将自己灿烂的青春与不能自理的老人联系在一起吗?她面对的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老人,不仅需要医疗知识和护理能力,更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位90后为何年纪轻轻选择了养老行业?她又付出了多少?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艰辛?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护理员,了解她背后的酸甜苦辣。
把养老护理当事业
“2013年,我从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卫生护理学院毕业。由于自身专业的原因,来到红叶颐馨园应聘护理员,经过三个月的专业培训与考核,正式成为了一名一线护理员。”今年25岁的汤余说,最初真正接触到卧床老人,对自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你能知道我当时的感受吗?”回忆起第一天上班的场景,汤余依旧非常激动。那是她第一次值夜班,有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大便在床上,她一掀开被子,闻到那股气味,喉咙里面抑制不住地想要干呕,甚至于有些大便在掀被子时不小心弄到手上。当时,汤余是忍着心中的不舒服,为老人清洗更换好衣物被褥等之后,直接跑到厕所,将手反反复复用洗手液洗了好多遍。那段时间,她常常没什么食欲,还时常犯恶心。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从事护理员都是40~50岁的大妈们,职业尊重感不强,就连汤余自己一开始也是不理解的,甚至有两次都快坚持不下去。汤余感慨,原先自己一直向家人谎称是服务老人的简单工作。但有一天,妈妈终于主动与她聊工作上的事。在知道了女儿每天所做的事就是要为老人接尿、洗澡等,甚至还要清理大便的时候,她的眼睛红了,便劝汤余辞职。听着妈妈的建议,汤余第二天便准备辞职。当她走进养老院内,却有一位八旬老人紧紧握住她的手说:“丫头啊,我想我的孩子们了。可是,我知道他们常年在国外,一年能来看我两次就很不错了。他们有各自的家庭,顾不到我。现在住进养老院这个大家庭,幸好有你们这些孩子照顾我们这些老人家,你们就像我的孙女一样陪在我的身边,让我少了些孤独多了些爱。”那一刻,汤余从老人的眼神中看到了浓浓的无助与孤独,还有渴望。于是,她将手中的辞职信揉成一团……
汤余打消了辞职的念头,下班回到家和母亲说想坚持下去。她认为,自己的爷爷奶奶走得早,她很想把老人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照顾他们。
不厌其烦做到细致入微
有些老人出于某些原因,刚住进养老院不适应,情绪易激动,用粗俗的言语谩骂汤余和同事,甚至有些失智老人还会动手打她。有一次,汤余夜间值班,她分管的区域有位男性失智老人纸尿裤湿了,需要更换。她告知纸尿裤湿了需要更换,但是老人不配合还用脚不停地踹她,汤余只能忍着心中的委屈慢慢劝说长辈,让老人安静下来,配合她将纸尿裤换好。“工作中虽然有委屈和辛苦,但更多的是幸福。”汤余说,和老人熟悉了之后,发现老人主动过来拉她的手,夸她漂亮又能干!这让汤余一下子感动又释怀,老人家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就能让汤余乐上半天,觉得老人们也是理解她的,她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6年来,汤余从懵懂无知的天真少女到意气风发的沉稳姑娘,每次听到老人说“谢谢”的那一个瞬间,她心里就乐开了花,觉得很自豪也很值得。她笑着感叹道,只有真正从事了这份工作,才知道其中的苦与累。“护理这一行业更需要一些新鲜的血液,我想呼吁更多的年轻人和我一样加入这个行业,并且希望他们能够由衷地爱上这个行业。”汤余说道。
好政策落地盼养老护理业人员加入
目前,我市共有60岁以上老人21.44万人(户籍人口)。记者日前从民政局了解到,我市近年来为加大力度引进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等老年服务专业人才,免费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对在养老机构护理岗位连续从业2年以上,取得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员,分别给予每人3000元、2000元、1500元、1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对连续在我市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满5年的本科、大专、中专或高职毕业生,且与用人单位签订10年以上的长期合同,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和1万元,分五年领取。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联合颁布《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较此前版本放宽了养老护理员入职条件,将从业人员的“普通受教育程度”由“初中毕业”调整为“无学历要求”。准入门槛低了,相信能吸引更多人从事这一行业,逐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