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鹏伟
今年十一期间,河南老君山景区气温较低,为让游客吃上一顿热乎午餐,景区连续第三年推出“一元午餐”,在原来的基础上还华丽升级,再次吸引四方游客来老君山尝鲜。新升级的“一元午餐”除了传统的素面,还增加了蒸红薯、蒸芋头、鹌鹑蛋、黄瓜段和小番茄等。
连续第三年推出“一元午餐”,背后是全国媒体连续三年聚焦和宣传景区,其宣传效应绝对是“花小钱、办大事”的典范。某种程度上说,这“一元午餐”也成了该景区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从而以良好的口碑吸引着八方来客,也让其更有信心、有实力去不断升级服务,进入良性循环。
出门游玩,人生地不熟,游客们一怕贵,二怕受骗。以吃饭为例,一瓶矿泉水、一碗泡面的价格,都可能是景区外的数倍,更别说热气腾腾的饭菜了。在出游成为全民休闲方式之后,真有不少人“吃不起”:有的为了省钱而选择自带干粮,有的怕“挨宰”干脆在饭点到来之前匆匆结束行程。因此,与其让游客们赶来赶去,也挣不到多少钱,还不如主动提供便宜的特色餐食,游客们吃得干净放心不说,也能尽可能地留住游客,提高他们的消费体验。
老君山的做法,就是这种思路。价格上,几乎是免费;文化上,一碗当地糊涂面、几块蒸红薯、蒸芋头、黄瓜断,既能吃饱,又品尝到了地方特色;食品安全上,由当地食药监局工作人员监督,统一制作送配,游客吃得放心……更值得点赞的,则是将其与扶贫工作联系起来,食材均是从贫困户手里收购,为地方扶贫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可见,“一元午餐”背后的内容并不简单,体现了管理者的创新意识与大智慧。
无独有偶,这个黄金周,奉行“游客为本”思路的地方并不少。譬如在扬州,共有20余家政府机关大院向游客开放共计一千余个免费停车位。游客进入大院后,除了有专人指引服务,政府食堂还专门开辟区域供应游客餐食、热水和充电设备。
守着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吃老本的做法已经过时了。相比于那些还未摆脱“门票经济”,甚至是过度商业化的景区,以游客为本、注重消费体验的做法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一方面,他们以切实有效的举措缓解了“吃饭难”“吃饭贵”“停车难”等旅游痼疾;另一方面,旅游打卡不是“一竿子买卖”,良好的口碑也会因此而得以宣传扩散,进而形成差异化的品牌文化,吸引更多游客慕名前来,甚至是“二刷”“三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