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郡玉 通讯员 滕九令 马毛头
图为王霞云制作的献礼国庆的彩葫芦。
记者 魏郡玉 摄
在延陵镇利民村老教师王霞云家里,七个葫芦的彩绘作品格外吸引眼球,葫芦上的人物或撑伞、或看书、或劳作……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每一个人物旁边都注明了民族。令人惊讶的是,这七个葫芦上描绘了56个人物和国旗国徽等图案,元素虽多却格外和谐。
这是王霞云送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一份沉甸甸的贺礼,凝聚了他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心。
看到记者的到来,王霞云迫不及待地介绍着他的作品——《炎黄子孙共祝祖国七十华诞》中每个元素的含义:最顶上的火焰和党旗寓意我党精神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了全国;大葫芦上的国旗、国徽、天安门及国庆70周年的图案象征新中国的成立;悬挂六个葫芦的支架为龙形状,象征着黄河、长江、黑龙江、珠江、雅鲁藏布江、澜沧江这六条母亲河;六个小葫芦上56个民族的画像象征着中华民族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王霞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绘画人士,但他凭着一腔热情,把对祖国的热爱凝聚在一笔一划中,浓缩在这个作品里。很难想象,一个独居农村、年事已高、视力不好的老教师如何历时三月,在大热天用放大镜一笔一笔绘出图案、制成精美成品的。
今年6月底的时候,王霞云就开始着手准备材料了,但葫芦实在难找,他发动了亲戚朋友到处打听寻找,才勉强凑齐了七个葫芦。“没想到制作这个作品的过程这么坎坷,找材料才是众多困难的第一关。”说起制作的过程,王霞云很是感慨。他告诉记者,拿到了葫芦,要去掉表面的青皮,用砂纸打磨光滑,然后开始绘上图案。但画图这一步几乎让王霞云放弃了之前的一切准备,“我想在葫芦上画上56个民族的人物图,可跑了好几趟图书馆都找不到人物图,当时非常灰心。”还好一次偶然的机会,王霞云在句容农校看到了一幅地图,上面有56个民族的人物图,人物的穿着行为都十分有其民族的特色,当时的他十分激动,立马用手机一张张地拍了下来。
就这样,王霞云“过五关斩六将”地一步步制作着。由于年纪大了,画着画着眼睛就花了,只能借助放大镜一点一点地画。从打样、勾边到上色,每一个步骤,王霞云都付出了超出想象的辛苦,为了在国庆前完成作品,他更是夜以继日地抓紧时间制作。最后一道清漆刷上,王霞云深叹了一口气,感慨道:“终于完成了!”
为了制作这样一个作品,耗费三个多月的时间和大量的精力,这个行为让他的表弟以及周围的邻居都十分不解,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并不那么实用的东西,为了一个摆件这样辛苦实在不值。但王霞云却十分坚定,“这不仅只是一个小物品,它包含了太多太多我的感恩之情,对国家、对政府、对任何帮助过我的人,我不会说什么话,但它能将我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为一个有着57年党龄、42年教龄的老教育工作者,小时候他的经历让人十分心疼,“父亲在我出生前就离开了我,母亲也在我十岁时选择改嫁,我是由奶奶拉扯大的,跟着奶奶,日子并不富裕,是政府给予我帮助,我才能见证祖国的繁荣发展。”他说,上学时没有钱,是学校里的助学金让他有机会读书,上了丹阳师范学校后,不仅不需要学费,学校还会发一点生活补贴,让他顺利读了两年书直至当兵,复员回到家乡,在麦溪中学、全州中心校当过副校长,也在练湖中心校当过校长,“非常感谢我的祖国,让我的人生过得相对顺遂。改革开放后,老百姓的生活一点点好起来,卫生环境也越来越好,我看着心里高兴,于是就想做这个作品表达自己的感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