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厨房

核心提示: 记得小时候,家里是没有厨房的,用高粱秸秆搭个棚子,砌个灶台,烧柴草。所谓的厨房里仅有一口锅、一把勺子、几个粗瓷大碗,玉米粥、红薯汤、黄面馒头、咸萝卜,能填饱肚子就是福。

■赵明宇

记得小时候,家里是没有厨房的,用高粱秸秆搭个棚子,砌个灶台,烧柴草。所谓的厨房里仅有一口锅、一把勺子、几个粗瓷大碗,玉米粥、红薯汤、黄面馒头、咸萝卜,能填饱肚子就是福。后来有了厨房,那真是一家人欢欣鼓舞的大事儿,母亲一天三次坐在厨房里,一手拉风箱,一手添柴,风箱的声音不绝于耳。如果赶上烟囱出烟不畅,母亲被熏得两眼红肿,泪水连连。我说等我长大了,发明一种能抽烟的机械设备。母亲笑了,说烧火做饭哪有不被烟熏火燎的?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熬过来的,只要锅里有吃的,烟熏火燎算个啥!

烧火做饭最怕阴雨天。一看要变天,母亲就开始储备柴禾,把柴禾抱进厨房里。如果柴禾烧完了,雨还在下,外面的柴禾被淋湿了,咋办?母亲披上塑料布,背着挎篓,一踩一滑地去打麦场,把麦秸垛撕开,掏里面的干麦秸。如果秋雨连绵,麦秸不够用,母亲只好掀开炕席,用铺炕的谷草来做饭。甚至把枕头撕开,一切能燃烧的东西都派上用场,否则一家人只能饿肚子了。

厨房里的墙壁黑乎乎的,我们常常用小树枝在墙上写字画画,犹如远古时代的壁画。

天冷了,母亲烧火的时候,我们挤在灶间取暖。母亲给我们安排任务,要求我们明天放学去田里拾柴禾,比一比,看谁拾的柴禾多。再后来,不用拾柴禾了,用上了蜂窝煤,简直是一场厨房革命。母亲高兴地说,告别了风箱,再也不用烟熏火燎了。母亲去邻居家接火,用火钳子夹着一块燃烧的蜂窝煤回来。

不仅用上了蜂窝煤,厨房里的摆设也发生着变化。铁锅变成了钢精锅,碗橱洁净,饭桌靓丽,白面馒头、凉调热炒,隔三差五的鸡鸭鱼肉,面条饺子天天有,小日子和和美美,饭菜多样化。一块蜂窝煤能熬一锅粥,还能炒一个菜,再烧开一壶水。拉开火门就是饭,成了形容蜂窝煤时代的骄傲。

近几年搬到城里居住,单元楼里的厨房跟泥土棚子相比,简直不是一个时代,仿佛相差了几万年。电磁炉、油烟机、冰箱、微波炉、高压锅,时令蔬菜、飞禽海鲜,厨房成了洞天福地。拧一下炉灶开关,蓝色的天然气火苗像花朵一样盛开,转瞬间粥香弥漫。我把母亲从乡下接到城里,让她看看厨房的变化,母亲无限感慨,说做梦也不敢想啊,变化这么快,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