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朵金花”绽放,到“五虎上将”坐镇,再到“新五篇”跃起

“丹阳制造”挺起城市发展脊梁

核心提示: 从工业零基础,到7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10万多家市场主体;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丹阳制造“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陈静

从工业零基础,到7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10万多家市场主体;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丹阳制造“走向世界”……

从棉纺厂、化肥厂、钢铁厂、丝绸厂、柴油机厂“五朵金花”,到眼镜、五金工具、汽摩配部件、木业、家纺五大传统产业,再到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五大新兴产业……

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智变”,我市实体经济经历着艰难而漫长的历程,也迈向了繁荣又美好的前景……

70年来,应和着时代发展的节拍,我市在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试探摸索、风雨兼程,工业发展呈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点到群,一次次跳跃,一次次蜕变,筑牢了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QQ图片20190925193708

一座座现代化工业新城彰显丹阳制造业的实力。

记者 也平 摄

量变:从“工业零基础”到“五朵金花”绽放

1949年,丹阳全县工业产值1458万元;近几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从0.15到3000,70年来,全市工业经济经历了“巨变”……

曾几何时,我市国有企业“五朵金花”被津津乐道,它们分别是丹阳棉纺织厂、钢铁厂、化肥厂、柴油机厂、丝绸厂。这五大厂,在计划经济年代闻名全国,大气磅礴数十年,成为了当时全市工业的支柱,是我市近现代工业发展的注脚和缩影。

发展无声、数字有痕。解放初期,我市开始发展工业,1952年工业总产值3981万元,仅占工农业总产值29.09%;1957年工业产值4014万元,其中国营工业产值3964万元,国有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而支撑这一数据的便是我市国有企业的那“五朵金花”。

1980年,我市乡镇工业实现崛起,全县工业总产值5.89亿元,其中乡镇工业产值3.3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7.05%;1985年,工业总产值1.57亿元,其中乡镇工业产值1.24亿元;198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7.04亿元,其中乡镇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占据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地位;199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40.78亿元,其中乡镇工业产值33.1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81.36%,这一年,丹阳进入全国乡镇企业百强县(市)行列,名列第21位……

质变:从“五朵金花”到“五虎上将”坐镇

岁月沧桑,“五朵金花”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工业的转型,眼镜、五金工具、汽摩配部件、木业、家纺成了新世纪后我市经济的“五虎上将”。

走进天工集团特种钢生产车间,通红的钢材在迸发出大片耀眼火花后,变身为高强度的特种钢。这个始建于1981年的丹北镇前巷村老牌企业,经历30多年的发展,从一家村办小厂成长为如今工模具钢工艺装备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

而像天工这样的传统产业老牌企业,在我市只是冰山一角。奋力前进的众多丹阳“老五样”企业,支撑着我市工业经济奋力前行。

回望历史,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全市工业进入大发展、大提高时期。199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1994年乡镇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2000年工业总产值309.81亿元,其中乡镇工业240.41亿元,另外,个体私营工业企业蓬勃发展,飞达工具成为镇江市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全市私营工业企业总数已达2142户,为全市工业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工业经济实施战略性调整后,我市优势企业不断壮大,形成了五金、光学、汽摩配、家纺等一批产业,生产的眼镜、床上用品、灯具、皮鞋、复合纸、汽车配件、锯片、麻花钻等产品颇具特色,享有“灯具之乡”“工具之乡”“眼镜之乡”等称誉。

来自我市经发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应税销售727.9亿元。其中,金属制品业实现应税销售64.1亿元,增长7.4%;眼镜制造业实现应税销售39亿元,增长10.3%;木业实现应税销售22.3亿元,增长0.97%。“五大传统产业仍在我市工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大亚、天工、沃得等传统企业为我市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市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对外贸易方面,传统产业同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前6个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15.48亿美元,增长3.5%。在出口前30家企业中,24家企业呈现正增长,八成为“老五样”企业,天工、沃得等企业保持快速增长;从重点产品看,出口前30类商品中,21类商品保持增长,同样八成以上为“老五样”商品,树脂镜片、合金钢、家纺等商品增长明显。

智变:从“老五样”支撑至“新五篇”跃起

“转型才是出路。”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已经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智变”的巨变,五大传统产业“风采依旧”,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五大新兴产业正在跃起,“新五篇”成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从“眼镜”转战“钢材”,再进军“高端铝业”,大力神一次次成就了旁人眼中难上加难的“神话”。目前,凭借着宽幅、高精度铝及铝合金板、箔材等新材料,大力神已在航空、轨道交通、船舶制造等领域材料供应占据一席之地。

大力神之变,正是我市产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像大力神这样的新材料企业,我市还有200多家。近几年,在五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产业仍然独领风骚,占全市新兴产业总销售的近半份额,并形成了金属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三大板块集群,在我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产业占有重要地位。

在新材料产业中,作为丹阳“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基地”核心龙头企业之一,恒神积极推进“民参军”项目,成为国产碳纤维的领军企业。如今,我市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碳纤维、高温合金生产基地,凭借着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强势增长,在全国率先被授予“空装——丹阳军民融合式发展示范区”、江苏省首家“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江苏省首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一系列荣誉。

五大新兴产业中,除了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基本形成了电子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两大类;新医药产业融合了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其中鱼跃是我国最大的医疗设备制造基地。此外,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也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如今,新兴产业正在我市蓬勃兴起,产业“变新、变轻、变高”,正不断为这座老城积聚更为磅礴的发展力量。

70年风雨沧桑,百万丹阳人演绎着无数次蜕变的工业篇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业发展的奇迹。新时代新征程,我市在新一轮竞争与发展的大潮中将继续高歌前行,书写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