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腔热血保家卫国

——记抗战老兵符友仲

核心提示: 从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浴血奋战、再到全国解放的欢腾景象,他无比自豪。提起那段峥嵘往事,近百岁的符友仲更是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本报记者 魏裕隆 通讯员 明耀 益青

IMG_20190918_160217

记者 裕隆 摄

 

从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浴血奋战、再到全国解放的欢腾景象,他无比自豪。提起那段峥嵘往事,近百岁的符友仲更是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1921年5月出生的符友仲,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近日,记者来到导墅镇后庄村采访了抗战老兵符友仲,老人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说起自己的峥嵘岁月,滔滔不绝……

村中当联络员

符友仲出生在导墅后庄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9岁前读了几年书,后因家中贫困辍学。之后,在大舅舅家放牛。1937年底,日本鬼子来到村上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符友仲与村上10个要好的伙伴结拜兄弟,相约寻找机会打鬼子,并承诺如谁遇到困难,一定相互帮助。

因家中十分贫困,符友仲只好暂时栖身到地主家做长工放牛。他与附近村上的另一位青年匡如寿,在放牛时认识后成为好朋友,两人无话不说,时间一长,两人觉得放牛不是个头,便有了参军的念头。朋友匡如寿对符友仲说,自己的姐姐住在附近的云庄村,那里有新四军。于是符友仲找到匡如寿的姐姐,要求参加革命。匡如寿的姐姐一直与地下党有联系,便把符友仲带到新四军司马来连长那里见面,连长说部队生活很艰苦,环境复杂,斗争残酷,你们要有思想准备。说完后,当晚就把他送到一位老百姓家中住下。

之后,符友仲在地下党的安排下,做一些地下联络工作,平时以种田为掩护。1943年2月份,日本鬼子来到导墅一个村庄上强奸妇女,被几个村民打死了。鬼子怀疑是新四军所为,村保长告诉他,鬼子查到村上有新四军联络员,要到后庄村来抓符友仲。于是,他随即从吕城坐火车,往上海姐姐家避难。到了上海后,姐姐介绍符友仲在一家小作坊内打零工。过了一段时间,打听到家乡没有什么风声后,他就又潜回老家。

11月的一个早上,部队驻扎在鸭墩头村,因为缺粮,连长命令符友仲到附近的西南乡买粮。符友仲内穿制服,外穿长衫便装,直奔西南乡。到了之后,他找到地下乡长要买粮食,乡长说,粮食都被伪军抢走了,让符友仲到导墅镇去。乡长安排一个可靠的群众,陪同他去找导墅的镇长。找到镇长后,符友仲将筹粮的情况与他沟通后,镇长连连答应由他来安排,让他回去后等消息。回去后几天,一位做长工的人,用小车推着100斤大米,悄悄送到符友仲家中。符友仲随即披了一件破薄棉袄,趁夜色给驻扎在东边的部队送去。路上,村保长赶来急乎乎地对他说:“友仲,导墅镇长刚送信来,马上有大批日伪军通过,新四军今天晚上就转移了。”他随即将大米交给保长暂时保管后,便回到村东的观音堂待到凌晨才回家。从那以后,便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当时到处住着日伪军,传言要抓符友仲,局势十分混乱。第二天一大早,符友仲就去戚墅埝村找堂叔符金山。因他做过私塾老师,婶婶做清洁工,最后接受了符友仲短暂住下,一直到年底才回家过年。之后,他又找到组织和新四军取得了联系。

九里埔成功杀敌

日寇为达到长期占领苏南,巩固以南京为中心的日伪政权,他们采取“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分多路向苏南地区我县的导墅、珥陵一带实施“清乡”。苏南我县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隐蔽斗争为主,依靠群众掩护,军民内外线紧密配合,坚持原地斗争。符友仲和同志们一起,为新四军送情报、送粮食、送弹药,积极配合新四军粉碎日伪军的“清乡”作战,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多次粉碎了他们的“清乡”计划。清乡和反清乡一次比一次残酷。但这吓不倒丹阳人民,更吓不倒新四军。符友仲在新四军的领导下,多次袭击敌人据点,破坏交通线,打破封锁网,并开展锄奸肃特斗争。

一天,在蒋墅一个村庄,侦察科长朱福坤集合一个排,其中一个短枪班,召开紧急会议。他说,今天上级要求我们炸掉鬼子设在附近河对岸的一个碉堡,并且要抓几个活口,我们要坚决完成任务。符友仲和战友们一起,赶到了目的地,找到一条小船,他们拿着竹撑竿、背着枪支,把船底翻个底朝天,用肩扛着船,摸到碉堡对面的大河边。敌人的碉堡这时还亮着灯,在里面寻欢作乐。符友仲所在的短枪班,悄悄渡河到了对岸,班长先上岸解决敌人的岗哨。之后他们一起上岸,符友仲与战友马上包围了碉堡。接着,他首先冲进去拉响手榴弹,当时就炸死了几个日伪军,待敌人回过神来,已经是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们。战士们活捉了四个日伪军,然后点燃煤油、稻草和树枝烧掉了碉堡,迅速撤退。这时天已蒙蒙亮,他们在蒋墅东边一个村庄上吃了早饭后,立即西进根据地,去迎接新的战斗。

组建农抗会

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动员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进行人民战争的正确路线指引下,从陕甘宁到晋察冀,从晋绥到晋冀鲁豫,从山东到华中、苏南,各抗日根据地纷纷建立了人民自卫军和民兵组织。开始,各地民兵称谓不尽相同,有的叫自卫军,有的叫游击队、模范队,还有的叫做基干队、后备军等。而农抗会,是统一战线在苏南出现的普遍形式。

1945年4月,在县新四军组织领导下,各乡村组建成立了农抗会。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时期,在当时汪精卫政权管辖范围内成立的农民团体。农抗会发动青壮年农民参军参干;缴军粮、制军鞋,支援前线;组织农民进行减租减息活动,开展大生产运动。在日、汪、蒋复杂的斗争环境中,掩护新四军和地方党政干部,并配合部队对敌斗争。符友仲担任了本乡农抗会主任。他深知,发动群众、武装群众、扩大队伍,自己的责任重大,首先是要组织年轻人参加民兵,扩大队伍。在符家祠堂内,他召集了本村20多名青年,作了抗日救国保家乡的动员,自己兼任民兵分队长。组织成立后,每天早上五点集中训练,练习射击、投弹、拼刺刀等。7月份,在地下党员匡均的介绍下,符友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正式党员。入党后,他更加积极组织对敌斗争活动。他与其他农抗会联系,组织破公路、割电线、烧碉堡等活动,打得敌人不敢轻易下乡。11月,大部队北撤前,地下党与符友仲谈话,虽然日伪军被赶走了,但国民党反动派马上就会来抢夺胜利果实。他命令符友仲留下来坚持斗争,每逢在庙会、集市等群众最多的地方,以游击的方法,流动的形式向敌人进攻。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符友仲和匡如寿立即迎接部队,协助解放军征集民工、开展筹粮工作等,为夺取全国胜利做好后勤工作。

解放后,符友仲积极参加了土改工作等。1951年,符友仲在导墅供销社工作,之后又在税务所工作直至离休。

如今,符友仲的子女孝顺,家庭和睦。老人现在虽然98岁了,但每天都要看新闻联播,关注国家发展,他感慨:“新中国来之不易,现在国家变化发展太快了,能活到现在真的是一种幸福。”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